都说刘备是三国最幸运的人,靠哭赢得了天下,可事实真是如此么?野史趣闻
历史风云人物刘备在演义中的形象一直都很好,可以说是草根英雄的典范,更是一部小人物攀登权力巅峰励志故事,然而近来却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说刘备其实很讨人厌,给出的理由有说其出身不好,没能力只会哭,假仁假义等,总之就是怎么黑怎么来,这其中的实锤论证,真是字字铿锵,有理有据,更有甚者把其在书中的形象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很正面,归结为文学艺术的加工,人们之前的信息闭塞等原因,反正他们为了找出刘备讨人厌的理由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但是刘备这人真的像以上所说的这样吗?究竟是为了博人眼球,还是事出有因,今天沫沫带大家来揭开刘备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

毫无疑问书中的刘备最终战绩是草莽英雄登顶权力巅峰——称为一方霸主,三分天下之一,这无论是放在哪个朝代而言都是成功的。那么,他的成功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首先我们来看看他的出身,刘备早年就一卖鞋的,“士农工商”中最让人看不起的商,况且他这个商也不过小老百姓为了糊口而为之的。
三国时期,天下很乱,乱世出英雄,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做英雄的理想,而作为一卖鞋的娃,刘备有这个意识足以说明他并非像他人所说的没有什么才智,至少有理想呀,更为之努力奋斗。

拥有崇高理想是很伟大的,但面对残酷现实就很骨感了,很多人之所以走不到最后的高峰,都是因为没有刘备的超高情商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乱世里虽然可以随意的拉帮结派自称一王,但打天下要有人才,无论是坑蒙拐骗还是笼络人心,都是要有一定的财力物力,这些刘备都没有,面对现实他另辟蹊径,重新出发。

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桃园中的三结义,得到了关羽,张飞的一路追随,这可以说是他发家路上的一大笔不动产。再来就是风雪都挡不住的三次亲自上诸葛孔明的茅庐,只为求得人才,这其中的诚意姿态几人能做到?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可能是轻而易举,刘备的成功更多的是他有一颗仁义之心。对此有说服力的莫过于竭尽全力保护江夏万千百姓,当时的情况是被曹军近百万大军追杀,他完全可以自己带军撤退,但他不这么做,他不但指挥部众尽力保护江夏百姓不抛弃不放弃,更是在看到百姓们在曹军刀下死伤无数,痛哭流涕,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举动,让他得到了仁心之名。从而提高了自己在民间老百姓的地位和声望,用行动和血肉换来的仁心,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到,况且战场风云色变,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刘备究其一生,最让人佩服和可惜的莫过于最后的东吴之战。在得知爱将关羽凄惨被杀后,他立刻召集人马,用全国的兵马,就只为兄弟报仇。虽然这次战争无论是从国家角度,还是军事方面来说,都是很鲁莽,甚至没有后路的决定,但当刘备满怀悲痛喊出“不为兄弟报仇和天下山河比,熟轻熟重?”时,我们知道了刘备这人是真的值得那么多人为他卖命的。因为他还是看重兄弟情的,这就是他个人魅力闪闪发光的所在。

作为天下三分霸主之一的刘备,他的故事远不止这些。但沫沫觉得不管还有多少故事,尽管故事里掺杂再多不为人知的手段,都无一不说明了刘备这个人具有高超的情商,识人待人处事都很圆滑世故,这样的人若是放在普通人身上,或许有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今人看古人,又特别是小说里的人物,更应该要结合当时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故事里的社会背景和人物特定环境,这些构成了人物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才是我们真正能够了解这个人的依据,而不是用似是而非的今人目光,抓住古人的小辫子不放。换个角度看三国,你会发现刘备的招人厌,并非传说中的那么浅薄。
本文作者:王婆说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