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为何谋反——史上最窝囊皇帝野史趣闻
元善见,鲜卑族人,孝文帝曾孙,自幼聪慧,容貌俊秀,力能挟石狮子以逾墙,射无不中,从容沉雅,有孝文风。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十月,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被权臣高欢扶坐上帝位,建立东魏,开始了自己傀儡的生涯。高欢死后,其子高澄继承父业,权势更大。公元549年,高洋继任父兄之职,见时机成熟,逼迫元善见禅位,改国号“齐”,之后被高洋毒害,终年二十八岁,谥号孝静帝。
北魏末年,高欢掌控了朝廷,架空了孝武帝,武帝与高欢决裂,出逃投奔宇文泰。高欢于是任命清河王元亶为大司马,处理国家政务。哪知元亶刚愎自用,不把高欢看在眼里,还没等即位就被高欢赶下去了,另立元亶世子元善见为帝,其在背后把持朝政。
东魏初期,时局动荡,各地起兵不断,加上元善见年幼,无力应付时局,朝中大事由高欢一人做决断。东魏迁都至邺城后,出现了一支童谣:“可怜青雀子,飞来邺城里。羽翮垂欲成,化作鹦鹉子”。以青雀子暗孝静帝,鹦鹉子暗喻高欢。形象的道出了皇权的落寞和权臣的野心。
孝静帝自幼聪慧,几年的傀儡生涯也让其懂得了人情世故,天平四年(538年),为了拉近与高欢的距离,主动提出立高欢二女儿为皇后,高欢自是百般推辞,直至兴和元年(539年)五月,才得以如愿以偿成为高欢的女婿。
武定五年(547年),高欢去世,其子高澄继承父职,继续把持着朝政。高澄的野心比之其父更大,在他看来,东魏的江山都是高家打下来的,理应由高家人当皇帝,时刻想着取而代之。为了更好的控制孝静帝,他派自己的心腹崔季舒担任黄门侍郎,监视着孝静帝的一举一动。有一次高澄写信给崔季舒:“痴人比复何似?痴势小差未?宜用心检校!”大意是说皇帝的疯癫跟以前比如何,你一定要好好地给我盯着!把皇帝说作“痴人”,可见其根本没把皇帝当回事,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攻陷了肖梁不少城池,立大功。孝静帝无奈封其功:“相国,封齐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此后的高澄更加膨胀,对孝静帝的羞辱更甚从前。据史料记载,“帝尝猎于邺东,驰逐如飞,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从后呼曰:‘天子勿走马,大将军嗔!’澄尝侍饮酒,举大觞属帝曰:‘臣澄劝陛下酒。’帝不胜忿,曰:‘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生为!’澄怒曰:‘朕,朕,狗脚朕!’使崔季舒殴帝三拳,奋衣而出。”马骑快了要受到警告,敬酒不吃就要挨骂挨打。昔年拓跋皇族的风采随着大权旁落已经荡然无存。但是孝静帝并不是一个懦夫,在此境地,他仍在维持着自己作为皇帝的尊严,不愿受小人摆布。
侍讲大臣荀济深知孝静帝的内心的想法,与元瑾、刘思逸等人密谋讨伐高澄,由于朝中尽是高澄提拔的大臣,他们想出挖一条地道,逃出城外,组织兵马,与高澄决一死战的办法,哪知挖到城门附近时,被守城官兵发现,事迹败露,荀济等人被抓。
高澄怒带人马进宫,逼问孝静帝:“陛下何意反?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负陛下邪?此必左右妃嫔所为。”
陛下为什么要造反!?臣父子二人忠于社稷,哪里对不起陛下?这一定是你身边的侍卫和嫔妃怂恿你干的!说完便要捕杀侍从及妃嫔。孝静帝义正言辞:“自古只听说过臣子会反叛君王,还没听过君王反叛臣子的,你自己想反叛,何必指责于我?杀了你,社稷安定,不杀,国家就会灭亡,我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何况是妃嫔!想弑君叛逆,看你什么时候做了。”高澄被孝静帝驳的哑口无言,连忙磕头,大哭有罪。
即使孝静帝驳的高澄哑口,仍不能阻挡其篡位的进程,大权在握的他囚禁了孝静帝,烹荀济等于市。就在要杀孝静帝的时候,高澄却被厨师兰京刺死。就在孝静帝高兴自己可以掌握大权的时候,高澄的弟弟高洋,一个更凶狠残暴的狼子站了出来,这次孝静帝连傀儡皇帝都做不成了,在大军威胁下,被迫让位。
残暴的东魏权臣高洋
让位之后的孝静帝被封为中山王,食邑一万户,整日饮酒赋诗,倒也算是受到优待了。谁料一年后高洋稳定了政局,便以毒酒杀害了孝静帝。
自此孝静帝走完了他屈辱的一生,从十一岁即位后,衰落的皇族再也没有触及到权力的滋味,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活着的时候被骂作“痴人”“狗脚”,指责“谋反”,死后屈辱还要记载在正史当中,孝静帝元善见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皇帝了。
本文作者:西京大人(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