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问大臣:你儿子品德如何?大臣机智回答,舞弊的儿子逃过一难野史趣闻
姚崇(650-721年),是唐朝继房玄龄、杜如晦之后的又一位名相,他文武双全,历仕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朝,并三度拜相,他辅佐唐玄宗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姚崇还有着“救时宰相”之誉。
姚崇历事四朝,在险恶的仕途里,他能这样几上几下,说明他有着成熟机智的权术。有关他的故事有很多,本文只来阐述一个有关他那不成器两个儿子的故事,可以证明他的聪明与机智。

魏知古(647年-715年)也是唐睿宗时期的一位宰相,他本来是一名职微位卑的小吏,后来经过姚崇的引荐,逐渐升到了宰相的位置,成了当时颇有影响的大臣。
由于魏知古是姚崇所引荐的,故姚崇有些轻视他。开元二年(714年),姚崇向唐玄宗建言把魏知古排斥到了东都洛阳,让他负责在那里的吏部考选取士的事务。
此时,姚崇的两个儿子也正在东都任职,他们知道魏知古是父亲引荐并提携起来的,因此,便在此次选士中多次找魏知古说情,以期获得提升。

谁料,魏知古对姚崇的两个儿子找自己舞弊极为反感,根本不答应。而且他对姚崇向唐玄宗建议自己离开京城长安前往东都洛阳一事还愤愤不满的。因此,他回朝时,没有和姚崇通气,就把姚崇儿子找自己舞弊一事汇报给了唐玄宗。
唐玄宗本来很宠信姚崇,得知他的两个儿子舞弊这一事后,便在某一天,留下姚崇故意试探着问:“你儿子的才能和品德如何?现在担任什么官职?”
姚崇的机智在此时就显示出来了,他一听皇帝这么问他,马上就联想到了魏知古,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很不成器,现在皇帝这么问,肯定两个儿子有问题了,姚崇马上如实地回答了两个儿子的情况,并说:“他们欲望颇多,做事不够谨慎,可能会去魏知古那里请求舞弊事宜。”

唐玄宗听后感到很惊奇,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姚崇更是巧妙地回答:“魏知古本来是由我引荐的,我那两个儿子必定会认为魏知古会感激我的恩德,才敢贸然前去托情。”
姚崇这一席话,竟然让唐玄宗觉得姚崇光明磊落,人格高尚,而认为魏知古有负姚崇的恩德,是个无情无义之人,便更加崇敬姚崇而低看魏知古,不久,便把魏知古贬为工部尚书。而姚崇的两个儿子也没有因为魏知古向唐玄宗打小报告获罪。
本文参考文献:《资治通鉴》、《赏读历史》
本文作者:史家之韵(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