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酷吏张汤手段惊人,连老鼠都不放过!野史趣闻
今天,野史君为大家讲一下汉武帝时期的酷吏——张汤。张汤是司马迁着重点名的酷吏,想必大都在今天的小说或者电视剧中认识的张汤也都是阴狠冷酷的反面角色。那么张汤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为什么被司马迁写进《酷吏列传》呢?
一、张汤审老鼠的故事
张汤是杜陵人,他的父亲曾任长安丞,这么说啊,张汤还是一个官二代。话说呢,这官二代张汤从小聪明伶俐、调皮捣蛋,简直就是一个熊孩子啊。他的父亲公务繁忙经常要外出办公,所以就让张汤看家。有一次,张汤父亲外出办公,他神情严肃地嘱咐小张汤,我和你母亲都不在家,你要看好门,特别要看住灶台上那条鲜肉。
小张汤爽快地答应了。张汤也是爱学习的孩子,父母不在家,他就搬出了一大卷木简书,在小木桌上摊开。这是一大卷《汉律》,是他学习的课本。
小张汤对汉律很感兴趣,父亲做长安县丞,审案断案,经常用到它,家里也放一本备用。小张汤刚刚咿呀学语,父亲就指着木简教他读上面的字。一来二去,小张汤认了不少字,还嚷嚷着让父亲解释字的意思,听着听着就入了迷,总喜欢追问个这个刑那个罚到底是因为为什么。
正当小张汤学习正入迷,忽然听到屋子里有窸窸窣窣的声音,还没等小张汤反应过来,扣在肉盆上的盘子“咣当”一声打了。
小张汤推开房门一看,瞬间惊呆了!一只老鼠后爪猛蹬,一纵身,哗啦一声,跳下了灶台。小张汤情急之下,向前一扑,头重重地撞在了灶台的棱角上……
张汤的父亲对他要求异常严格,他回来后知道张汤没有做好自己安排的事,非常生气,不问缘由,罚张汤跪在地上,用荆条朝着他的后背狠狠抽打了二十下。
今天之事放在汉律上,是监守自盗,还是见知故纵,这种错误怎么能犯呢!张汤挨过打还不算完,父亲还罚他思过。小张汤一声不吭地跪着,一直跪到了亥时才起身。他没去上药洗漱,也没去睡觉,他决心抓住凶手,于是蹑手蹑脚,忙了一夜。
到了第二天清晨,张汤把父母请到了后院的仓房。他们一进门就看到,小方桌腿上拴着一只大老鼠,桌上还放着一条被咬烂了的肉。
母亲大惑不解问:“孩子,这是怎么回事?你要做什么?”张汤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窃肉的盗贼和物证,孩儿今日要秉公执法,平反冤狱。”
原来张汤晚上不睡觉,而是循着踪迹,在墙角下找到老鼠的洞口,围着它挖出一个浅坑,放上些干柴和青蒿后点燃,接着呢,又用蒲扇向洞里吹烟,不一会儿,就把老鼠呛出洞来,正好跳进早已准备好的口袋里。
他就势把洞挖开,取出藏在里面的肉来。小张汤的表情很严肃恭请父母大人旁听审案。然后,他对老鼠审讯、判决、处死,俨然一名执法严明的老狱吏。父亲都为这件事感到惊奇,所以就开始认真教他学习法令案狱。
二、张汤审理“巫蛊案”受重用
从这审老鼠的故事啊,我们就知道张汤日后肯定博学多识,功名利禄不在话下啊。可是事实上呢,张汤直到父亲去世,才出来做官,在长安县做了一名小吏,他兢兢业业却默默无闻,升迁似乎无望,时间久了,张汤也有些心灰意冷。
就在这时候,张汤的贵人出现了。这个贵人呢,当时其实是一个囚犯,姓田名胜,是长陵人。虽然田胜当时身陷牢狱,但也是一名家世显赫的官二代啊。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啊,田胜的母亲就是秦汉之际的风云人物臧荼的孙女。张汤觉得田胜是个人物,倾心结交,百般照顾田胜。两人肝胆相照,成为好友。田胜刑满出狱后,两人仍时时过从。
电视剧《大汉天子》中的张汤
后来,臧荼的孙女与王仲生的女儿王姑成了汉景帝的皇妃,进而成为皇后。王姑的儿子刘彻被立为皇太子。
景帝寿终正寝后,汉武帝刘彻即位,于是就封田胜为周阳侯。田胜富贵之后,没有忘记张汤的恩德,逢人就夸他,帮他结识了许多达官显贵。不久之后,张汤就调任中尉宁成的属吏。宁成是当时有名的“酷吏”,以严刑峻法著称。
张汤深受宁成的影响,也凭着自己的品德和才干赢得了上司的信任和好感。后经宁成推荐,他出任茂陵尉,负责监修汉武帝陵墓,不久又改任侍御史,成为一名司法官。
张汤真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重用,是从审理陈皇后“巫蛊案”开始的。
武帝即位之初,立陈娇为皇后。陈娇擅宠骄贵,嫉妒成性。可惜的是,这位出身高贵的皇后,十多年来竟然一直没有生育,武帝日益宠幸出身低微的卫子夫。
陈皇后见自己被日渐冷落,她的心中不胜恼怒。陈娇也不是服软的人,她为了获得武帝的重新宠爱,就找了一个叫楚服的女巫暗地里进行“巫蛊”活动。
这段著名的“巫蛊”案例啊,野史君在这里和大家简单描述一下。就是将所仇恨之人的名字写在木头人上,再将这木头人埋于地下,令女巫诅咒之,以为这样做会给被诅咒者带来灾难。楚服还打扮成男子模样,与陈娇同床共枕,像夫妻一样亲密无间。
不久之后啊,陈皇后的“巫蛊”活动被汉武帝发现。他勃然大怒,就命令张汤审理此案。张汤受命后深入调查了事情的原委,丝毫没有留情,依法判处楚服死刑,接着又深入追查参与者及知情者。
剧中陈皇后施蛊
最后受株连被杀者达三百多人。陈娇也被判为“大逆不道”,被废掉后位,幽禁在长门宫。
“巫蛊案”表面上是一场宫闱斗争,其实它是汉武帝欲扫除坚持黄老统治思想的窦太后余党,以独尊儒学的一场政治斗争。陈娇作为窦太后的外甥女自然成了重点的打击目标。
张汤在审理此案时,深入追查余党的做法及表现出来的干练作风,深受武帝赏识。很快他被提升为太中大夫,掌管法令、政策的草拟。
三、张汤的残暴法令
不久,张汤奉命与中大夫赵禹共同修订法令。赵禹也是一朵大奇葩啊,他为官也一贯清廉,执法严格,不徇私情,甚至有意与公卿贵族、亲朋好友断绝往来,以便秉公执法,杜绝因私枉法。张汤对赵禹也十分敬重,把他当哥哥对待。
二人紧密合作,共同把过去的法律细致化、条文化,增补了许多内容。通过这次修订,律令增补到359条,砍头罪409条、1820事,并且拟用了13000多件案例来说明死罪,使法网空前严密。
其中有两条专门用来约束在职官吏的新法最为著名:一叫“知见法”,是指官吏遇到有人犯罪而不告发就与犯人同罪;二叫“故纵法”,就是指官吏审案,如果错误地把罪犯从轻发落也要治罪。
他这次制定的律令,特别是其酷刑的矛头,主要是指向政府贪赃枉法的官吏和地方豪强的。新律令很快得到了汉武帝批准。从此,张汤就凭借这些严酷的法令,以较为残暴的手段对豪强权贵进行严厉打击,同时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
此外,张汤还制定出了一条纯属找茬的“腹诽罪”,这就是说呢,在肚腹之中“诽谤”皇帝,尽管批评性的话语没有出口,统治者仅凭自己的臆断,就可以给予严厉的制裁。面部表情也列入了对主子是否忠诚的考查范围,因为面部任何一块肌肉处理不当,就有可能成为定罪的证据,这可让人防不胜防啊,伴君如伴虎哪能是随便说说的。
事情的由来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啊,汉武帝突然异想天开地要制造鹿皮币,没想到遭到农业部部长顔异的强烈反对,面对顔异有理有据的批驳,汉武帝碰了一鼻子灰,心里十分不高兴。
根据汉武帝不高兴这一最新政治动态,马上就有人给顔异找茬弹劾他。汉武帝也想煞一煞顔异傲气,于是,皇帝马上派张汤负责调查顔异。张汤本来同顔异有旧怨,但是,顔异为人廉洁正直,一身清白,张汤一直感到无处下手。
没有等张汤想出整治颜异的变法,就有人跑来告状,这个状告得很荒谬,告的是颜异的一个表情。说是顔异有次与客人谈到缗钱时,他表情不对,客人说这些法令制定得不符合国情,扰民无利,顔异当时没说一句话,只是微微撅了撅嘴唇。
张汤获悉这条信息后喜出望外,他立刻向汉武帝大作文章,说顔异见到法令有不恰当的地方,不到朝廷陈述,反而在心里加以非议诽谤,应判死刑,罪名就叫腹诽罪。
最后,颜异还真的被张汤给玩死了。这个张汤也真是太有创意了,跟老鼠打官司不说,还发明除了比“莫须有”还要高明的罪名啊!
四、张汤的杀生之祸
虽然张汤地位显赫,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的劫难已在不知不觉中逼近,帝国重臣御史大夫张汤的杀身之祸要从一名中级官吏李文引出。
这御史中丞李文是河东郡人氏,曾经和张汤有矛盾,他苦心积虑想要报复张汤,多次检查事关张汤的档案文书,希望可以从中找到攻击张汤的材料。
但是呢,张汤心思缜密,并且精通公文写作这一事实,寻觅多时却一无所获。就在李文全神贯注于寻找张汤违法事实的时候,他的行踪引起张汤的亲信僚属鲁谒居的注意。
鲁谒居是否知道李文和张汤之间的恩怨并不重要,他知道李文的举动对张汤有多么危险,清楚张汤对此必大为光火。鲁谒居决心为长官解决掉这个显而易见的祸害,他的效率远高于李文,很快收集到李文作奸犯科的事实然后匿名告发。
武帝是否知晓李文和张汤之间的隐情不得而知,他按照处理政务的正常程序将匿名告发交由张汤审理。张汤要找出几条可以处死李文的法律条文不过举手之劳,对于李文之死,张汤心知肚明是鲁谒居暗中建功。
这时,武帝却又对匿名告发产生了怀疑,于是询问张汤,匿名告发李文是怎么一回事?张汤做出吃惊的样子回答,估计应该是李文以前得罪过的仇人所为吧。事情就此告一段落。
不久之后,鲁谒居染病卧床,张汤亲自登门探望立了大功的亲信,甚至放下国家重臣的架子,亲自为鲁谒居按摩双脚。张汤多半不会认为这是一件多么大不了的事情,名将吴起不也曾以将军之尊为士兵吸疽么?
原先,张汤因为汉文帝墓被盗一案,得罪了庄青翟手下的三个长史。他们决定告发张汤预先告知田信国家政策,然后就囤积物资,发财后和张汤分赃。
汉武帝知道被人利用了,非常生气,当面问张汤:“是不是有人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人?”张汤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说:“应该说是有人这样做了。”
这时候鲁谒居告发李文一事和张汤为鲁谒居按摩脚的问题也被人告发,汉武帝这才知道张汤果然心怀狡诈。对付张汤这样的酷吏,一般的正人君子是不行的,汉武帝派出了另一个酷吏赵禹审问张汤。
赵禹对张汤说:“你在办理案件时,被灭族的有多少人你想过吗?如今人家告你罪状都有证据,你还要等待什么呢?难道皇帝不知道你的情况吗?皇上不想让你活你还想活吗?”
张汤终于没有了指望,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说:“张汤没有尺寸之功,能从一个小吏位居三公之列,只因为陛下宠幸我。我无法推卸自己的罪责,然而,阴谋陷害我的罪人是三位长史。”然后就自杀了。
张汤死后,家产很少,除了俸禄和皇上的赏赐,几乎没有其他产业。兄弟和儿子想厚葬张汤,他母亲说:“张汤是天子的大臣,遭受恶言诬告而死,何必要厚葬呢?”言下之意是说,如果厚葬,不是正好说明人家告他告得对吗?于是就用最简单的葬仪和没有外椁的棺材埋了张汤。
汉武帝听说后说:“没有这样的母亲,生不出这样的儿子。”于是把三个长史全部杀了,丞相庄青翟也畏罪自杀。汉武帝怜惜张汤,逐渐提拔他的儿子张安世。
但是,汉武帝并没有因此而说给张汤平反,而是说为了张汤的母亲,这只能说明,就像赵禹说的那样,张汤对汉武帝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所以他必须死。同时呢,汉武帝需要张汤这样的酷吏人才,他又要杀死告发张汤的人,以便后来出现更多的“张汤”,成为他巩固统治的工具啊!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趣说野史,微信ID:qushuoyeshi)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宇宙第一历史八卦号”,这个历史有点野儿,每日野史八卦,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趣说野史,更有定制抱枕、创意好物、畅销书籍等好礼送送送!
天啦噜,有听有看有好礼的微信号,土豪你是要上天呀!我要先去关注咯~
本文作者:趣说野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