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派30万精锐欲收复失地,却几乎全军覆没,从此宋朝焉了野史趣闻

2018-08-24 18:00:32

说起燕云十六州,那就不得不提到宋朝,因为那是宋朝胸口永远的痛。

燕云十六州,是现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平原等地区,在冷兵器时代,这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易守难攻,是中原抵御外族的北部屏障。938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从此,中原门户大开,随时处于外族的威胁之中。因此,燕云十六州也成为了后来历代中原政权一直梦想收复的地方。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积极进行全国的统一进程,先后降服了周边一些割据势力,燕云十六州自然也是计划之内的,可惜的是,还没行动,赵匡胤就离奇的去世了,其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初期,宋太宗继续进行哥哥未竟的统一大业,不久灭亡了北汉,形式上差不多统一了全国。

986年,,赵光义得到消息说辽国君主去世,幼主当政,感觉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于是集结30万北宋精兵,以潘美、杨业、曹彬、米信、田重进等名将为主帅,兵分三路,挺进燕云十六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雍熙北伐”。

本来这次北宋倾巢出动国内精锐部队30万,可以说是志在必得,因为当时的辽国总人口也不过就是30来万,除去老幼和妇女,真正能打的不超过20万。可以说宋朝在兵力上是绝对碾压辽国的。初期,辽国确实有点慌了,相继丢失了一些小城池,当地的百姓也以为宋朝必胜,于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见百姓们如此欢迎自己,宋太宗非常高兴,马上颁布了一些奖励百姓抗辽的圣喻。

然而,赵光义与他哥哥赵匡胤的军事水平差的不是一点点,关键时候就掉链子了,首先是赵光义在军中威信不足,东路军主帅两次违背他的命令,导致部署被打乱,因而大败。其二是用人不善,用外行指挥内行,导致西路军也失败,并且损失了杨业这名猛将。其三则是准备不足,后勤补给供应不上。因此三点,北宋30万精锐被各个击破,损失大半,经此一役,宋朝元气大伤,信心丧失,从此赵光义再也不敢出兵攻打辽国,战略布局由进攻转变为防守,宋朝从此就彻底怂了。

本文作者:资兴哥哥(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