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悟道」宋朝人也写微头条,而且篇篇走心野史趣闻

2018-08-24 18:00:25

  人类是群居的动物,交流和倾诉是本能。所以,要说的话,越多人听到越是满足。

  二十年前,人们绞尽脑汁将自己的话写成文章发在刊物上,又有名又过隐。但刊物传媒却不是那么好上。能上的几乎都是知识者及官方。现在好了,有了播客、微播及微信,随时随地说出想说的话,却不愁没有人听到,又不必打破脑袋去投稿。于是,话越说越多,越多越说,停不下也收不住。人人捧着部手机,废寝而忘食。

  中医上说,话多而伤神。说了许多话的人,一但停下来,就好象一只倒空了口袋。脾气大,易喜怒。老子活了一百五十岁,最得意的体会是“沉默是金”,所以他一生只说了五千言,后人称为《道德经》。

  古人也发头条、微信,这是真的,尤其是宋朝人,他爱死这个了。只不过不象我们写得这么烂,这么糙,这么随意。古人也是人,也需要情感的渲泄和胸中意气的表达。听听这条——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南宋辛弃疾老爷子喝得半醉微醺,·夜行黄沙道中发的这条《西江月》,写得意境高远、情景交融,很棒!不是吗?

  再看这一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大学士“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沙湖游玩,落点小雨,对东坡先生来说,那都不算个事儿。描景花物,情态逼真,比你我的一大堆风景照片如何?

  还有这条——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女神黄昏把酒,想起远方的老公,把深深的思念都泼洒在眼前的云雾黄花之中。想想看,会有多少粉丝的点击。

  

古人头条微信,虽然没有今人的丰富多彩,却也足够潇洒和放纵。旅游玩得高兴,喝酒喝得开心,遂赋诗一首,填词一阙;老友来访,作一对联相赠,亲人辞世来篇祭文示哀。那时没有刊物发表,全部只靠手抄流传,虽然貌似拙笨,却效率蛮高。这一抄一诵之间,就传了几千年,而我们在平台上的作品,其寿命却是短得可怜。

  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会说下去写下去。我们的头条微信虽然不如古人流传得那么久,但有时却可以因此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是古人所不及我们的地方。

  我们一直都在向古人学习,只是还不够好。

本文作者:行者私享(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