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很多诗人为什么都是当官的?野史趣闻

2018-08-24 15:00:28

唐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两种:常科与制科。常科就是每年举行一次,和现在的高考、公务员考试一样,而制科是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主要是为了临时选拔有才能的人。

在唐代,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考主要是考诗赋,这种考试主要是为了考察考生的文学才华。因此,唐代考生都普遍重视进士科的考生。可以说,唐代科举考试中的进士考试制度,对唐代诗人影响很大。

​既然进士科考主要是考诗歌,那么诗人当官的肯定就多。诗歌,在唐代成为士子们登科的一种资本,能写一手好诗的人,人生不会太差。就算名落孙山,也不会太差,比如像李白、杜甫,只要诗名大,还能搞个特岗工作。

所以,在唐代做诗人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

于是,唐代的诗歌空前地发展了。盛唐时期的科举主要是以诗赋取士;《新唐书》记载:“进士试诗赋及时务策五道”。说明,唐朝中晚期科举考试除了诗赋还加进去了议论文。

唐代诗人考上进士之后,出现了一些社会习俗,比如,慈恩塔(大雁塔)上题名、曲江宴游;另外还有就是放榜之后所有的青楼张灯结彩,欢迎新科状元来狎妓游玩。

因此,在唐代一个诗人能考取进士,就能当官,就有机会做翰林,能做翰林,也就有了做宰相的机会。所以,唐代很多当官的是诗人就不奇怪了。

本文作者:书房记(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