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以实干得民心的好书记——岳飞翔野史趣闻

2015年9月,岳飞翔受党组织选派到独贵塔拉镇乌兰淖尔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如今已成为乌兰淖尔村村民赞不绝口的好书记。

万事开头难,作为从旗直部门干部转为“第一书记”的他不知如何开展工作?从哪做起?怎样才能使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成了他的心事。岳飞翔首先联系村“两委”并采取“土办法”开始了他“第一书记”的工作。
通过进村头、坐坑头、到地头,详细了解了每一户的基本情况,并将全村贫困户信息进行整理完善,认真探究贫困根源,找准致贫原因,围绕解决收入来源、后续产业跟进等问题,给每户制定帮扶措施和脱贫方案,因户施策、量身打造,真正做到一户一案,为整村推进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过一户不落的走访,他了解到乌兰淖尔村因病、因残致贫的户子不少。他为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扶贫政策,主动为贫困户申请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持、教育扶持、医疗扶持等政策,实实在在为贫困户解决了困难和问题。通过帮扶,2016年20户国贫户全部摘掉“国贫”帽。记者一早跟着岳飞翔书记来到了因残疾、缺乏劳动力导致贫困的边七虎家。岳飞翔根据户子的情况制定精准帮扶措施,给边七虎家申请了绵羊种公畜一只,基础母畜10只,今年又给申请了绒山羊种公羊一只,帮助发展养殖业。岳飞翔隔三差五的入户了解边七虎的生产生活情况,并从思想上引导教育,激发内生动力,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如今边七虎家有了200多只羊,人均纯收入超过了1万元。

贾拴柱是一名老党员,因为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做心脏支架手术而致贫,在各种帮扶政策及自己的努力下他达到了脱贫标准。“他每次过来的时候都提点东西和我拉家常,询问生活情况,有时比我们子女都好。有一次村里开学习会,因为我没有交通工具,他专门开车来接我。在‘第一书记’测评时我们都选了让他留任,可我们不能只顾着自己耽误了年轻人的前途。”贾拴柱热情的跟我们说到。

不断入户走访、及时了解民情是他一贯的作风。走访调研、慰问困难群众的同时他还了解到村里的土地得不到有效的灌溉,种植单一,而且产量和收入也低,成了脱贫致富的“短板”。他多次与旗供电局、市农商行等相关部门争取资金、跑项目,通过不断努力,今年6月份终于建成了扬水站并正式投入使用。
村民王玉旺介绍建扬水站对他们家的作用时说到:“对于农民来说种地是我们命根子,新建的扬水站给村民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和麻烦,我们没出一分钱就有了扬水站,感到很高兴。以前靠天吃饭,无法得到有效灌溉,现在有了扬水站浇水也方便了,种植产量至少增收1倍以上,目前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1万元,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了。”“一年多来,扬水站的建设启动,我全程组织并参与了每一个环节,历经重重困难。扬水站启动的那一刻我终于松了一口气,看到村民们的笑容,我感到很欣慰!第一次感觉到了作为‘第一书记’的存在感。”在聊天时岳飞翔是这样说起当时建扬水站的心情及想法。

据了解,扬水站共投资50万元,其中争取市农商银行出资15万元,完成水泵船组装建设工作,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协调企业联系挖机利用半个月时间挖通7公里和修通1公里浇水干渠。岳飞翔协调开通扬水站动力电,为村集体经济节省开支约25万元,争取旗规划事业服务中心出资1万元,挖通3公里浇水干渠。扬水站建成后乌兰淖尔村4250亩土地将达到有效灌溉,预计每亩实现增收400元,全村增收170万元,村民的灌溉成本降低40%,平均每户增收6007元,使全村61%的常住户增收致富。
在采访当中岳飞翔这样告诉记者:“只有村集体经济有钱了,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他与村“两委”协商联合其他4个嘎查村共同争取了由独贵塔拉镇党委政府组织五村联合成立的道路养护服务公司的项目。在他们的努力争取下取得了发展村集体经济扶持贷款150万元,用于购进大型养护设施设备。该项目收益稳定可靠,利润可观,收益预计每村每年10万元,目前,村里已经拿到3万元的分红,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已经全部发放给村贫困户。

“‘第一书记’在入户走访时在小笔记本上仔细记录每户的基本情况。他是不怕吃苦,平易近人,上进心特别强的年轻人。每月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和‘主题党日活动’,并在我们手机里下载各种学习软件,让我们及时了解党的政策,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一系列措施极大的提高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帮助我们谋划出很多脱贫致富的好点子,同时也减轻了我们的工作负担。”乌兰淖尔村党支部书记李贵荣谈起岳飞翔如是说到。
在岳飞翔做出的一件件看的见摸得着的工作中,乌兰淖尔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村民住上了新房,喝上了自来水,新通了油路,而且还建了新的村部,为村民提供了文化娱乐、学习、就医、锻炼身体的好场所。

乡村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即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是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据了解,岳飞翔和村“两委”在村活动室打造了乡贤馆,结合美丽乡村后续管理,按月、季度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乡风文明建设评比活动。通过村民评议,党员大会审核,对每月、每季度评出的文明户加大正能量宣传力度,树立了良好的民风民俗,创造了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记者来到村民杨文义家时,他忙着给我们倒茶、洗苹果,一看就是好客、勤快的老人家。他们家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两个儿子都在外务工不能每天陪在他身边。岳飞翔得知他的情况后,有空就去看望老人,找他拉话,帮他解决困难。为感谢岳飞翔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之情,他给岳飞翔送了一面锦旗。他对我们说起了送锦旗的故事:“‘第一书记’经常来我家看望我,2016年腊月看完病回来报销医疗费用时岳飞翔和帮扶干部开着自己的车带我去了相关单位,帮我办报销的医疗费用,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连单位都找不到。在二次报销医疗费用时他又打电话通知我,并教我如何办…平时还不时的给我们讲脱贫致富的好办法,不仅在物质上帮扶我们,而且精神上也给了很大的鼓励。”
记者跟着“第一书记”走村窜户时村民张二根竖起大拇指说:“岳书记是好书记,为我们村做了不少实事,他是最棒的。”
岳飞翔在乌兰淖尔村驻村工作以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以一个优秀共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态度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在全旗有76个像这样的“第一书记”,在各自的岗位上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和作风践行着“第一书记”的使命,为广大群众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着……(图/文 新媒体中心记者 阿拉腾其木格)

本期编辑:刘焱 总编辑:刘晓荣


本文作者:杭锦发布(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