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有哪些好太监?郑和只是其一野史趣闻

2018-08-22 21:30:34

中国历史上,只要谈到宦官,一般都不会有什么正面评价,东汉、大唐、大明,这盛极一时的三大王朝,无不是栽在他们手中。鱼朝恩、王振、刘瑾等,这些臭名昭著的大太监,人人得而诛之!不过,凡事总有两面性,历史上也不缺乏哪些为国家贡献巨大,深受后人敬仰的宦官。在此,“纵横国史”就来给各位分享下大明王朝的这五位好太监,郑和只能排第三、第一位太厉害了,保住了大明江山。

第五位、践行忠君之道——王承恩。王朝末年,各有各的宿命,大明文武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纷纷投降李自成、多尔衮,堪愿做贰臣,令人不齿。君不见,哪些高谈阔论,满嘴以天下为己任,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东林党人士,无不是贪赃枉法,卖主求荣之辈。但是,崇祯殉国时,只有他陪在皇帝身边,践行忠君之道,一同自缢于煤山。死前,王承恩对崇祯说出了肺腑之言:“如果忠贤在,时势必不至此”。此外,李自成攻击北京时,也只有他提督京营,坚决抵抗!

第四位、力保中兴之君——怀恩。自从宣宗之后,大明王朝的君主可谓是一代不如一代,尤其是任由后宫与奸臣胡作非为的成化皇帝,简直是把社稷推向了灭亡的边缘。此时,怀恩出现了,他不但拯救诸如刘大夏、王恕、林俊等朝中正直大臣,梁芳、汪直、万贵妃等权贵也在他的弹劾之下。当万贵妃和梁芳密谋废黜太子时,怀恩从社稷稳定的角度出发,据理力争,保住了朱佑樘的储君之位,否则大明出不了“弘治中兴”之局面。孝宗继位后,将被因保护自己而遭贬黜的怀恩从南京召回,令其掌管司礼监,辅佐朝政。此外,在他的管理下,东厂从不妄生事端,而是安守本分!怀恩死后,孝宗为其建立忠祠!

第三位、文官集团克星——魏忠贤。其实,若从明末的时代大背景去考虑,魏忠贤至少比哪些沽名钓誉,却贪赃枉法,碌碌无为的东林党人士强多了。魏忠贤掌权时,辽东战局没有明显恶化,甚至还朝着有利方向发展,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他会用人,也会弄钱给边关将士。在明末财政异常困难之情况下,魏忠贤敢于向江南士大夫集团动手,强征商业税,以此充盈国库。此外,地方有灾难、边关缺钱之时,他还自掏腰包去赈济饥民,充当军饷,这实属难得。要知道,崇祯缺钱时,哪些富得流油的文官可都是哭穷哦!李自成光是抄家就弄出7000万两白银,令人震惊!崇祯自缢之前,命人厚葬魏忠贤!

第二位、扬威海外疆域——郑和。谈到郑和下西洋,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1405年—1433年,郑和率领着庞大舰队七次扬帆出海,从南京出发,途经台湾海峡、南海、印度洋、阿拉伯海、红海,深入波斯湾。舰队所过之处,南洋各小国无不臣服于大明,并纷纷遣使来京师朝贡,希望沾沾华夏的荣光。郑和的南洋之行,比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西方殖民者提早几十年,若是能够持续下去,东南亚一带就没有西方的份了。不过,郑和下西洋并不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而是为了实现自己朝拜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夙愿。

第一位、大明改革功臣——冯保。万历皇帝继位时,若是没有张居正搞“一条鞭法”、“考成法”这两项改革,估计大明就此打住了!作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权力自然很大,但毕竟也只是掌握着票拟权,而没有批红权。要知道,所有的文件奏章,若是没有皇帝的“朱批”,是不能生效的。此时,他找到了一位忠实的盟友,即是历任司礼监秉笔和掌印太监的冯保,两者相互配合,一起推行新政。冯保绝对是贪污之人,但若是没有他的支持,张居正的各项政策难以推行,大明也不会再拥有近七十年的国祚!要知道,冯保是可以代行皇帝“朱批”哦!所以,在一度程度上讲,是冯保配合张居正“救了”大明!

总而言之,凡事总有两面性,太监也有好人,也有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代表。那么,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好人太监呢?各位说说看!

本文由“纵横国史”原创,欢迎各位关注,一起涨知识!

本文作者:纵横国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