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玄武门事变真是你所看到的这样吗?事实真相到底是什么?野史趣闻
玄武门事变发生在唐高祖9年,公元626年,也就是李渊称帝后的第9年,秦王李世民在首都长安城的大内皇宫北门,也就是玄武门,发动的一次宫廷流血政变,政变中杀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并成功逼迫唐高祖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并于两个月后让位于李世民,至此李世民掌握了唐朝的最高权利,是为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祖李渊因此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让位给儿子的开国皇帝,高祖李渊起兵,基本上是靠李世民打天下,由于李世民统兵有方,智勇双全,并且掌握李唐王朝的兵权,是武将集团的首领,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李世民南征北战,不断为李唐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反观太子李建成,主要是处理朝政,掌管文官集团,无论是名望、功能、能力皆不及秦王李世民,但李建成可是嫡长子,早已被李渊立为太子,这样问题就来了。
随着李世民的功劳与威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太子李建成的事实威胁,太子李建成已经感受到这种威胁,并且在玄武门事变之前一直在想法除去李世民,同样不甘为秦王的李世民,也绝对不安心只做个秦王,以李世民的能力、威望完全不在李建成之下,可除了流血政变,李世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除了李建成,要知道杀李建成可是谋反,是死罪。
玄武门之变
此时最关健的态度就是唐高祖李渊,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李渊立了李建成为太子,只要太子不犯大的错误,基本上也不会废立太子,李渊不傻,他也知道能力最强的是李世民,功劳最高、威望最大也是李世民,但这也让李渊左右为难,既要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又要避免政治动荡,应该如何是好呢?从李渊的本意来猜测,他应该是站在太子李建成一边的,虽然太子能力平庸,毕竟是自已立下的太子,又是嫡长子,显然李渊的做法就是:只能慢慢削弱秦王李世民的实力,为李建成上位创造条件。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表面上看针对的是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个人认为实际上针对的应该是李渊。显然李世民感受到高祖李渊的态度,如果李渊这么一直支持李建成,那么秦王李世民的日子显然不好过,于是不得不发动流血政变,在整个一系列政变中,最关健的人就是高祖李渊,李世民政变计划一开始就是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显然没有一丝的余地,必须得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然后才是逼宫高祖,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仅仅在位9位,当时的李渊还手握部分兵权,却不得不面对自已儿子的逼宫,当尉迟恭手握兵器站在高祖皇帝面前时,李渊已经明白,此时他如果不答应,那么秦王李世民就不会出现在他面前,很可能高祖皇帝此时就会被软禁,那么历史就会被改写。此时的亲情在皇权面前已经一文不值, 李渊只能做出一个决定,就是封李世民为太子,并且私下已经确定两个月后的皇位传递。
玄武门之变
其实玄武门事变,针对的就是李渊的一次皇位争夺战,不仅仅是封太子,很可能当时就定下高祖退位并传位于李世民,这才是整个事变的根本。李世民也明白,当他开始实施计划时,他已经没有办法收手,只能攫取最高权力,李世民才能存活,才能保证整个事变的成功。
本文作者:一国之君历史研究(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