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弼:皇帝下棋时敢上前搅局的北魏大臣野史趣闻

2018-08-21 16:00:34

古代朝廷中,做臣子的如果不能揣摩圣意,往往会吃大亏,轻者丢官,重者丢命。因此,许多臣子见到皇帝都乖得像老鼠见了猫一样。不过,有一个叫古弼的大臣,却有些奇怪,皇帝正和别的大臣兴致勃勃下棋,他却上前揪着另一大臣就打,全然不顾及皇帝的感受。这是怎么回事呢?皇帝最后怎么处理他呢?

(古弼)

古弼是鲜卑人,他历经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和文成帝拓跋浚,绝对三朝元老,朝中重臣。因此,在北魏朝廷中,很受人尊敬。

说起来,鲜卑人好武不好文。但古弼却对汉族文化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年少时便喜好读经念史。再加上他自幼便在马上生活,骑马射箭也极为擅长,是个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古弼性格直爽,敢于直谏,深得明元帝拓跋嗣的赏识。不过,因他脑袋生得尖,明元帝戏谑地赐了他一个“古笔”的名字,意思是说他像笔一样正直而有用。后来,明元帝嫌“笔”不够诠释古弼的优点,于是就给他改名“古弼”,意思是说他有辅佐之才。

到太武帝拓跋焘继位的时候,古弼因辅佐有功,被封为侍中、吏部尚书,主管奏事。

当时,太武帝要在上谷一带扩建皇家苑囿。所谓扩建,无非就是征集百姓的田地,并且还不会有拆迁赔偿。所以,上谷百姓联名上访,表示皇家苑囿占地太多,百姓都无地可种,希望能减征一半的土地。

古弼收到上访信后,认为事情紧急,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社会问题。于是连忙进宫,准备向太武帝汇报。

可是心急的古弼却正赶上太武帝和给事中刘树下棋。太武帝正在兴头上,只顾得看棋,也没注意到古弼。

古弼见太武帝和刘树厮杀得正热烈,也不好搅局,只好枯坐在一旁,等着。

谁知这两人却下了一局又一局,完全没有结束的意思。

古弼等得心急火燎,始终没有说话的机会。于是,他干脆走到刘树面前,扯着他的耳朵就把他从胡床上拉下来,拼命地捶打着他的背,连声说:“朝廷没治理好,全是你的罪过。”

太武帝听了古弼的话,知道他是说自己玩物丧志,不好好治理国家,心里也颇惭愧。于是说:“没听你奏事,是我的错,怎么怪到刘树了呢?快放开他。”

古弼听了太武帝的话后,这才放开刘树,向他汇报了上谷百姓联名上访的事情。

太武帝听了古弼的汇报,心里很受感动,觉得他这种急天下百姓之急的精神实在是可贵,于是顺应民意,同意缩小苑囿,并将多的土地,分给贫苦无地的百姓。

(前往公车门,图片借鉴影视)

上谷事件解决后,古弼觉得自己身为人臣,却当着太武帝的面,殴打别的大臣,这是非常无礼的事。于是,他便脱掉帽子,光着脚前往公车门,弹劾自己的罪过,请求太武帝按律治罪。

太武帝知道后,忙命侍从传召他。等见到他时,便对他说:“你有什么罪过呢?赶紧戴上帽子穿上鞋,以后只要是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你尽管去做,不要拘泥于越礼造次。”

有了太武帝的这番话,古弼在工作上更加认真负责,他鼓励垦荒畜牧,并制定了一些减税和奖励的方案,因此国中百姓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北魏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同时,古弼还对兵器和练兵等事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亲自参与指挥作战。很多时候,正是靠着他的谋略,北魏屡屡获胜,加快了北方统一的步伐。

太武帝心里很高兴,感慨地说道:“有臣如此,国之宝也!”

(参考资料:《魏书·卷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

本文作者:张生全精彩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