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子贵母死的北魏,她是唯一一个生了皇帝的太后,却毁了北魏野史趣闻
北魏最特别的一点就是其“留子去母”的规定。一旦儿子被封为太子,其生母一律处死。
这项残酷的规定源于汉武帝杀钩弋夫人。到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担心母族干涉朝政,开始实施“留子去母”,后来成为了北魏的一项固定的祖制,北魏皇帝几乎都没见过自己的生母。
然而任何事都有意外,到了第九位皇帝时,北魏出现了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是皇帝生母的太后。她是宣武灵皇后胡氏。
胡氏年轻时也是姿容妍丽,多才多艺,箭法一流,后来也多次在群臣前展示她的箭法精准。胡氏的姑姑是尼姑,善于讲解佛理,常进入宫廷讲授。胡氏经过姑姑宣传引荐而广为人知。魏宣武帝元格便将她召进宫,封为承华世妇。
当时的北魏后宫暗潮汹涌,宣武帝先皇后于氏出身高贵,性格柔顺,她和小皇子先后被宠妃高氏设计害死。高氏随后被立为皇后,宠冠后官,但没有生育。
起初,胡氏在宫中并不引人注意,直到她干了一件特别的事。因北魏“留子去母”,后宫嫔妃俱不愿怀孕生子,皇嗣将绝,而胡氏怀孕,无疑相当引人注目。
当身边的人都劝她打掉孩子保全性命时,她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勇气,她向上天祷告:上苍,请让我生个儿子吧,只要皇嗣不绝,我死又何妨?
但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她生下了唯一的皇子元诩,两年后元诩被封为太子,她不但没有按旧制处死,反而母以子贵被封为贵嫔。
这次打破祖制,除了有胡氏的筹谋外,更多的原因是魏宣武帝的不忍心。北魏皇帝生来没有享受过母爱,他也是,他希望儿子能在母亲的爱护下长大,希望北魏能结束这残忍的制度。
不久皇帝病死,权臣们清算了高皇后的家族,她将高皇后害死先皇后和皇子的事揭发出来,使得高皇后被发落去了尼庵。胡氏在其中微妙地保全了性命,并在政治斗争中获益。
至此,实行了一百多年的残忍制度终于告一段落。但胡氏后来的作为却喜剧地证明,先人的制度确实有其存在的理由。垂暮的君王有洞烛先机的眼睛。
太子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胡氏成为皇太后。皇帝幼小,胡太后理所当然垂帘听政,成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她连垂帘都省了,直接掌管政,自称联,自称自己的旨令为诏。
胡太后当政之初,还是颇有政治家的风范和头脑的,她曾饬令制造一辆“申讼车”,定期出巡繁华地区,接受吏民诉讼并伸冤案件,此举获得朝野的好评。凡州郡荐举的孝廉秀才,由她亲自考察人品学识,而后量才任用,人们都认为十分公平。
在一次政治斗争中,她被元叉、刘腾等人幽禁在宫中,她的情人清河王元怿也被人暗算。这是她最艰难的时期,权力尽失,在权臣面前小心翼翼求生。
过了好几年,她终于等到绝处逢生的机会。刘腾病死,她和儿子联手设计除了权臣,费尽心机重回朝堂。
但是,她的心态不同了,数年的屈辱、凄凉,势必要补偿。她变得骄奢淫逸,也更崇信佛法,无望地相信着命运,愈加迷乱、放肆地放纵起来。
她蓄养了新的面首,沉迷淫乐。朝纲进一步败坏,盗贼风行,民乱四起。同时,她和皇帝的矛盾也激化了。皇帝日渐成年,有了自己的主张,但胡太后不愿意把权力交给儿子,母子间嫌隙日深。
皇帝密召朱尔荣来京,意欲兵谏使太后归政。急于归政掌权的孝明帝和光绪一样走了昏招,他们都信任了不该信任的人,将帝国推到万劫不复的绝境。
朱尔荣野心勃勃,觊觎江山已久,有了皇帝的诏令正好师出有名了。一时间人人喧马沸,旌旗蔽日,直指京师。等皇帝后悔日时已晚。
胡太后在情夫的撺掇之下,下手毒死了自己的儿子,诈称孝明帝之女元姑娘是男孩,立她为帝。元姑娘登基几天后,胡太后见人心已稳,才说出元姑娘是女儿,另选宗亲元钊为帝,而元钊才三岁。
还不到两月后,尔朱荣起兵渡过黄河,把胡太后和幼主都被沉入黄河。此时,只有她的亲妹妹将她收殓埋葬在双灵佛寺。孝武帝在位时,才以皇后的礼仪安葬了胡太后。
胡太后死后,北魏不久就走向了灭亡。
本文作者:那些历史中的女人(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