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现京杭运河古船闸,被称“水利奇迹”,三峡工程曾借鉴其原理野史趣闻

2018-08-19 17:30:34

京杭大运河聊城段全长97.5公里。元朝时途径山东聊城的运河属于会通河的一部分,之后随着元明清三代的演变,才正式成为京杭大运河的主干流,闻名于世的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是一份流动的、活着的重要人类遗产。

京杭大运河聊城段属于元代开凿的会通河,当时为了节制水源,便于船舶通行,会通河上建有大量的船闸,因此会通河素有“闸河”之称。至今,聊城运河段上仍保存着周家店船闸、四河头穿运涵洞,辛闸,土家闸,李海务船闸等遗址。今天要讲的就是周家店船闸。

《聊城县志》记载,“周家店闸在东南三十二里,元大德四年(1300年)建。南接阳谷七级下闸十二里。”周家店船闸为京杭大运河聊城段14个文物点之一,位于度假区凤凰街道周店村的古运河河道上,距上游七级北闸6公里,距下游李海务闸6公里,为古运河重要漕运设施。

明正德、万历年间,周家店船闸设闸官并接管李海务闸及上游3华里的官窑口闸,掌司各水闸的启闭,按时蓄水、泄水及闸的维修管理。2006年5月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对沿运河18个城市、数百个船闸进行考察,对周家店船闸予以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是迄今大运河上保存最完好的船闸。船闸由南闸、北闸和月河涵洞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167.8平方米。

南闸向西不足百米就是月河,月河从南闸主河分出,向西、再向北转东,最后在北闸后进入主河。月河上有桥梁或涵洞横亘东西,涵洞下设水孔四眼,各孔设门,可开可闭,以控制水流。南北两闸及月河涵洞设计科学,当时船只在此可泊可行。国家三峡工程曾借鉴周家店船闸月河涵洞的导流原理建设成世界闻名的大型水利设施。

巍巍大运河,悠悠千古情。中华民族的瑰宝——运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同样,聊城运河段上,文化元素可谓繁星点点,灿若星河。

运河为聊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作者:丁玲老师(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