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搞出‘三大案’,不是他太残暴,而是有着深层目的野史趣闻
朱元璋搞出“三大案”,其实目的是建立他的理想国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灭掉张士诚,击溃蒙元军队,按照元朝的模板制定明朝的政治制度,实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很不理想,首先是丞相的权力太大,一切大小事务丞相都可以过问,皇帝总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于是朱元璋刚为丞相扶持副丞相,以削弱丞相的权力,但很多时候副丞相听丞相的话,朱元璋的意图经常落空。

胡惟庸当丞相时,比前任更嚣张跋扈,朱元璋就决定废除丞相,胡惟庸觉察到朱元璋的心思,暗中拉拢抑郁不得志的军队大佬,并上下勾连对朱元璋不满意的官吏,想把朱元璋搞掉。由于朱元璋搞反腐太严厉,官吏及将领都敢怒不敢言,有胡惟庸从中撮合,双方一拍即合。大范围的串联干坏事不可能一点风声都不露,朱元璋步步紧逼时,文官内部就有人受不住压力,就有了涂节向朱元璋告胡惟庸谋反的事。
朱元璋顺手收拾了胡惟庸,并以胡惟庸为切入点深挖,成立专门的查案机构——锦衣卫,掀起了反腐运动,历经5年,诛杀几万人,贬谪罢官无数。
胡惟庸案还没完,又发生了过郭恒巨贪案,这还得了,朱元璋从小就恨贪官污吏,他家人的死和元朝官吏横征暴敛有很大关系,朱元璋很生气,一声令下,锦衣卫严刑拷打,在这样的威逼下,官吏甲供出商人乙曾给他送礼,乙被抓后供出送礼的对象丙,丙供出丁,这样源源不断,参与贪腐的名单拉长到几万人,从中央六部高官到县级小官小吏,几乎被一扫而空,最后朱元璋不敢再追查下去。

反腐到这个程度是前无古人,朱元璋足以骄傲了,但是神人不能以常理度量,在老将凋零,元勋被杀个七七八八的情况下,朱元璋又拿大将蓝玉开刀。蓝玉在捕鱼儿海打败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后,威望达到了顶峰,从那以后,蓝玉就开始走臭棋,先是侮辱了元帝妃子,后有率兵攻打关门,在朱元璋警告后,还大言不惭的说朱元璋的怪话。朱元璋反应迅速,在他的指使下,锦衣卫都督告蓝玉谋反,锦衣卫对办谋反案有丰富的经验,有熟练的程序,很容易就拿到证据,抓捕同党。
很多人说,胡惟庸和蓝玉谋反的屈打成招,但是根据明史学家陈梧桐先生的考证,两人有造反的事实。然而,诛杀十几万人却让人不可思议,以至于很多文人都用残暴来形容朱元璋。
但是我们稍微分析就会发现,朱元璋这么做有着很深的目的。朱元璋废除丞相,直管六部的同时,在地方上废除了中书行省,设立都指挥司,布政司,按察司,这些都是为了将权力集中到皇帝手里。

在强权的基础上,他先是打击地主,江南的地主迁移到北方,把全国变成自耕农社会,他又加强了社会管控,给不同的人划分了不同的职业,一旦定下来子子孙孙都不可更改。用路引限制人口流动,制定了各种礼仪,规定各阶层人民的服装颜色,规范祭祀及各种典礼的程序,这些规矩都是不可逾越的。甚至怎么干活,用什么样的动作都有相应的规定。这是对社会活动和普通老百姓的限制,对读书人的限制更加高明,规定朱熹对理学的注解是唯一的答案,这样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以后,思想是一元化的。
建立一个静止的社会,思想一致,行为一致,行动一致,简单纯朴,千百年没有变化,才是朱元璋的目标,朱元璋所做是一切都是为了向这个目标前进,掀起三大案,是手段,也是目的,十几万人头成了他祭旗的牺牲品。
本文作者:草根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