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第一汉人,元朝国名、首都、礼仪都是他定的野史趣闻

2018-08-19 13:30:27

刘秉忠(1216年—1274年),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是一位很具特色的人物,在元初政坛,他对一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

刘秉忠早年因为家庭原因出家当了和尚,后来有缘于元世祖忽必烈结缘,逐渐成了忽必烈的心腹谋士,忽必烈征伐大理、云南和伐宋时,力劝元世祖勿滥杀,所以每克一城都没有妄戮一人,所至人民全活者不可胜计。

1264年,刘秉忠因为功勋卓著,被诏命还俗,官拜光禄大夫,位至太保,参与领导中书省政事,并诏令以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为刘秉忠的妻子,幸福来得就是如此简单。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后面的故事才是重点。

至元八年(1271年),刘秉忠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采纳了,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来。

一年后,在刘秉忠规划下,元帝国建都于金国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刘秉忠还为皇帝制定官制,朝见皇帝礼节、百官的服饰及俸禄等。

一个外族人建立的强大国家,国名、首都、礼仪、服饰竟然都是刘秉忠这样一个汉人决定的,在佩服忽必烈宽大胸怀的同时,刘秉忠更值得我们推崇和尊敬。

1274年,刘秉忠逝世后,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元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元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

在有元一代,汉人位封三公者,仅仅刘秉忠一人而已。

关注微信公众号:qingmeizhujiuren(长按可复制),阅读5000年历史趣事

本文作者:汉风明骨(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