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鸿门宴上逃过一劫,并非项羽仁慈,而是项羽为了保全自己野史趣闻

2018-08-19 12:00:31

虽然我们通常会借鉴先贤们成功的经验,但是却并不是所有的成功都可以复制。尤其是古代那些开国皇帝的经验,每个人可以说都是一部奋斗的心血历程,他们成功的方式各有不同,除了所谓的天时地利,还要加上自己的努力,许是忍辱负重,许是委曲求全,又或者是蛰伏数年,他们一定有着常人所没有的令人只能望其项背的优点。

汉高祖,这个在历史上名声非常差劲的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大家都有所了解,他原本不过是一个不入流、俸禄也少的可怜的小亭长,本就没什么出人头地的机会,偏偏人还不学无术不思进取,连自己的老爹刘太公都忍不住怒骂他是个无赖。

刘邦虽然不学无术,可是他也有自己的特长,他口才好,江湖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规矩他都多多少少懂一些,虽然不会有机会认识什么大牛,但是狐朋狗友还是很多的。原先卖狗肉的樊哙,做狱吏的曹参,还有他儿时的小伙伴卢绾还来都成为了西汉开国的功臣。当年刘邦看准形式加入了反秦大部队,认识了比他小了二十多岁的霸王项羽。

要说武功,说背景,就是十个刘邦加起来也比不上项羽的一根汗毛。一点都不谦虚的讲,秦朝的大部分主力军都是项羽打败的,刘邦几乎没有可以拿得出手与之相较的战绩,但他毕竟是起义军的元老之一,在军营和众人的心目中还是有着那么些地位的。巨鹿之战以后,项羽的人气一路暴涨,顺应大家的呼声 成为了真正的老大,楚王熊心只是个名义上的王,实际上早已经被架空,没有任何的权力可言。

这时候大局已定,若是将关中地区一举拿下,那么秦朝就此便成为了历史。楚王虽然没有实权,但也是个明白人,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自己只不过是个噱头,秦朝一旦灭亡,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保全性命就已经感恩戴德了,更不要提登基做皇帝。他得早早得为自己做打算,于是就召集了各路诸位来个会议,跟大家达成了谁先入关谁就称王得约定。

这一约定正和大家得心意,包括项羽在内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其他人尚且有自信,更何况是项羽,凭着自己的能力攻破咸阳,那不是还分分钟的事情?项羽没有算到的是,刘邦竟然抢先他一步拿下了关中,这不是打了自己的脸吗?忍不了,立马带着军队气势汹汹去找刘邦算账。

刘邦听说项羽带着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了过来,吓的差点从咸阳宫的龙床上摔下来,明知道自己跟项羽打那就是鸡蛋碰石头,左思右想便设了鸿门宴要跟项羽道个歉,然后拱手让出咸阳。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范增指使项庄趁舞剑的时候直接把刘邦给干掉,而项伯却出手护着刘邦不给项庄可乘之机。项羽看在眼里,却并无阻止项伯保护刘邦,他本可以借此机会除掉刘邦以绝后患,世人皆说是因为他的妇人之仁才放走了刘邦,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项羽之所以不杀刘邦,是因为先前楚王已经定下了谁先入城谁为王的约定,自己也是同意了的,虽然楚王无实权,但是还是有着很大的号召力,况且如今是主动撤兵让出咸阳,自己若是咄咄逼人杀了他,恐怕会得罪其他的将领。在他的四十万兵马中,只有四分之一是他的嫡系部队,若是贸然杀掉刘邦可能会引起其他的诸侯对他群起而攻之,所以项羽之所以不杀刘邦也是有着充分的考虑的,却还是因此落下了一个“不足与谋”的骂名。

本文作者:论史鉴今(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