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个王朝虽然短命,却开创了国家以才取士的先河,沿用上千年野史趣闻

2018-08-17 13:30:32

从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开始,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期间王朝更替不断,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选拔官员的方式,但是总体而言,在隋朝之前的王朝,朝廷选拔官员主要是在士族大家,通过举荐等方式任命官员,在隋朝之后的王朝,出现了严格的考试制度,官员不在是世族子孙的特权,平民百姓也有机会鲤鱼跃龙门,成为国家官员,开创封建王朝以才取士先河的王朝就是隋朝。

隋文帝杨坚开创了西晋末年以后第一个朝代,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300的战乱,是继“五胡乱华”之后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大隋王朝建国之初,中华大地一片狼藉,长年的战乱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巩固统治,隋文帝杨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政治军事领域到经济文化领域,都在革命之内。

尤其是在政治方面,隋朝首创三省六部制,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隋朝开创了“科举取士”的历史先河,国家选拔官员由以前的举荐制度改为了科举制度,打破了士族大家垄断官员的现象,平民百姓也有机会参与朝政,大大增加了人才的来源,稳固了皇权。

在隋朝之前,每个王朝的官员几乎都被世族垄断,平民百姓很少能够参与朝政,这种选拔制度对皇权有着巨大的危害。

就比如在东汉末年,诸侯征伐不断,最后形成三国鼎立,看起来是各个诸侯在争夺大权,实际上却是士族之间的战争,每个诸侯都代表着不同的士族大家,因为当时的读书人几乎都集中在士族阵营,普通平民人家根本就没有机会读书,这种结果直接导致了国家各个机构的权力被士族掌控,皇家宗室更像是士族的代言人,皇帝往往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因为一旦触及士族利益,整个朝廷的官员就会联合抵制。

而采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则不同,这种制度之下,全天下的平民百姓都有机会成为国家的管理者,这不仅为朝廷增加了人才的数量,最重要的是打破了士族对皇权的束缚,皇帝可以很多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革国家制度,即使损害了士族大家的利益,只要有益于寒门很百姓,那么这些寒门士子自然会成为维护皇权的先锋,和士族实力对抗,使皇帝的权力更加集中和庞大。

“科举制度”对皇权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因此,后世历朝历代都在沿用着这一制度,直至清朝末年才废除,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王朝选拔官员方法,延续了1000多年。

本文作者:麻辣话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