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修建于晋朝的“晋公河”野史趣闻
静静流淌的小溪水
作者:杜明科
20岁那年,我参军到新疆部队,离开了我那可爱的华州杜家堡村庄,至今少说也有40年了。
回首当年家乡的风土人情、村中小景,可以说,像村子西头那两颗挂满红红柿子的柿子树;村北边那曾有列车呼啸而过的村旁铁路;父亲作为饲养员,为村里饲养的那20多头牛;还有高挂在树上,告知人们上工、下工的那口大铁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要说对我记忆最深的,还是我们村旁那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要说及村旁小溪,还得先从那条离我们村子六七百米的河说起。听家中二哥说,自打他记事,就有这条名为“南头河”的这条河。
去年回家约见少年学友、曾毕业于陕师大的发小拴娃。拴娃说:“你说的那个南头河是这条河的‘小名’。他还有个官名,叫‘晋公河’。相传,这条河修建于晋朝。那时,华州曾有一位人称车大人的人,在朝廷做官。他喜好家庭栽花种草。为了方便他家浇花,当地官府便兴建了这条‘晋公河’”。

晋公河发源于华州露水院村以南,经过温家巷、杜家堡、王十字,以及下庙几个村庄,最后流入渭河。
晋公河位于我们杜家堡村南。由于南高北低的走势落差和晋公河的渗水,我们村的土地都为“下湿地”,有很多渗泉水流出。诸多渗泉流水,这就形成了紧紧“缠绕”村庄的村旁小溪。
这条宽约一米多,深约六十厘米的小溪,一年四季不断的缓缓地流淌着。小溪水的清澈,简直就好似一面流动的镜子。
人们大都乐于以花儿比喻女性之美,我们这条小溪的潺潺流水呀,她如同花儿一样,她既有少女青春和羞涩的个性之美,又有少妇温柔和大方的活力之美!

小溪之水在我上学的小学校旁流过。有了这条小溪,我们的小哥们可热闹啦!若是墨盒缺水了,端着墨盒到小溪边灌他个“饱”。手弄脏了,下课就跑去洗洗手。特别到天热季节,穿着短裤,光着脊背,往小溪里一跳,就扑腾开了,游起了“狗刨”。
若是要去村东的大公路,那是必经这条小溪的。小溪上有几块长型石板搭成的小桥。小桥旁的浅水中露出几块方方的石头。每到夏天,村姑们在小溪旁洗衣洗菜,叽叽喳喳。村姑们东家长,西家短,这里成了“新闻中心”,好生热闹。
每年到春暖花开时节,小溪里那些小蝌蚪就出世了,因此,这条小溪里的青蛙很多。小溪中也有令我恐惧,长相不太好看的“癞呱呱”。每到夏天最热时,村中树上的知了有节奏的“知了、知了”鸣叫,小溪旁又传来青蛙“呱、呱、呱”的叫声。这知了以及小溪旁青蛙的鸣叫声,犹如奏出了和谐“农村大世界”的新曲目。
到了冬天,小溪两边结了薄冰,溪流中间却无冰块结成。几个小哥们便打赌,谁敢到冰上去站一下?村中有个外号叫“小胖”的调皮伙伴,只见他扭头就上了薄冰。扑通一声,他掉进了溪流深处。衣服打湿了,回到家便是妈妈一顿疼爱的责骂。
在我家乡,人说:只要有阳光照射,只要浇上小溪流的水,就能长出好庄稼。可不是吗,小溪两边的庄稼,不但比远离小溪的庄稼长得好,而且连小溪旁的草都长得旺呢!那年月,我下午放学回家做完作业,手拿镰刀和小草笼,还常到小溪边给小猪打草呢!
后来,我长大了,也投入到了农村生产和建设的火热场面中。那时,有个叫天顺的老人家,他向村长建议:何不用溪水多种些水稻,让大家也改改只吃面食的口味呢?村民们都举手支持这个建议。很快,疏通溪流通道,清理淤泥,从水乡购来秧苗,这就一撮一撮地插秧了。经过农民辛勤管理,每到七八月间,退了水的稻子地里,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着。稻子去壳成米后,也使我们北方人有了江南人吃米的享受。
我母亲给我们做了第一顿大米饭。米饭还没做好,那香喷喷的味儿,就已经把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引”到了灶台旁。
后来,天顺大叔又建议,在小溪连通的三个“溪中河”里,种上莲藕和茭白。天顺大叔说:“茭白是水生植物,水面长叶,水下结笋。水面叶子好看,水下的茭笋好吃。”
这不,天顺大叔自称农艺师,领着村民又种起了茭白。每到秋季,水面一簇簇形似水仙的茭白叶,如出水芙蓉,煞是好看。人们看着其倒影,真是美极了。再加上一蓬蓬莲叶随风摇荡,莲子作为果实,向村民点头“微笑”呢。啊!那真是一幅浓缩了的“南国风光”啊!
话又说回我小的时候。有水的地方就有鱼,这话一点都不假。在小溪里,生长了不少的小鱼,时常还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小鱼在结伴游戏。你想抓它,它游得很快,还真是不容易抓着。
有一个星期天,三哥和我一起去小溪里抓鱼。我们在小溪的鱼草里挨着摸,看到小鱼抓小鱼,看到大一点的也追着抓。
不一会儿,三哥大喊一声:“哎呀”!原来他抓到了一条叫做“大嘴娃”的鱼。这鱼长30多厘米,足有一斤多重。抓它时,鱼嘴两边的两根胡子与身子还一起摆动,像是在挣扎。
我和三哥赶快把这条“大嘴娃”拿回家。这条鱼的模样似乎有点怪,妈妈说还没做过这种鱼。恰好这时来了邻居存英大婶,她说在娘家时做过这种鱼。大婶把“大嘴娃”拿回家,做好了清蒸鱼,给我们端过来一碗,我们兄弟们吃得真过瘾,五分钟就结束了“战斗”。
我是小溪边长大的农家少年,这条小溪虽小,但它应该是离我最近的“母亲河”。前些年在部队工作时,每年回去探亲,我都要到小溪旁走一走,看着游动嬉戏的小鱼,看着清清流淌的溪水,思绪万千......
“母亲河”,我怀念你!
来源:华州之家
本文作者:华州文史荟萃(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