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晋朝历史野史趣闻
晋人习武和善战: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阶段,晋人也崇尚习武,能征善战,不像封建末期男人不准拿刀枪,女人裹小脚,民族丢了武勇。晋朝即使文官当宰相也能出相入将,学习武略指挥战争是当时士族的重要修身内容。武略著名的统帅有司马伷和羊祜,两人都是从尚书仆射直接派去当方镇统帅,羊祜的文才甚至被评价是颜子,但仍是中国最著名的德战统帅。杜预是经学家,也是能征善战的统帅,在几百年中是唯一同时在文庙和武庙祭祀的贤臣。司马骏的文才能和太尉荀顗共同论著仁效的先后,荀顗是荀彧的儿子,是姐夫陈群都称赞的贤才,
他和司马骏的论著天下闻名,司马骏也是杰出的统帅,像羊祜那样得民心,他镇守的关中百姓听说他去世都悲伤落泪。李矩在儿时就能学统帅,带着小孩游戏学打仗,晋人习武略的风气在士族中也很普遍。晋人通晓武略的人很多,精通武艺的人也同样很多,晋朝是可以任意收藏武器,佩戴刀剑,习武的风气很重,即使贵族中也有很多武艺高强的人,司马炎经常组织演武和狩猎,他在狩猎时命令王济和杨济分别射杀两只猛兽,三军都欢呼,两人就是善于骑射,武艺高强。著名的闻鸡起舞中的刘琨和祖逖,两人每天清晨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锻炼,这个典故也是后世学习珍惜时间的例子,同时也可知晋人习武的勤奋。宗室中司马炽的武艺也不低,王济是当时汉族武艺弓箭最强的,他曾和王恺赌戏用一千万对王恺的名牛,很轻松地获胜。王济和司马炽的武艺弓箭是相仿的,可见司马炽的武艺弓箭也是一流。晋人重视习武和骑射,也和晋朝的畜牧业发达有重要关系,晋人虽然是用牛车多,但是也有很多重视骑马,王济甚至被戏称是马癖,晋朝也是最早发明的马镫的朝代,可见晋人在骑射方面是非常重视,水平也是一流,并不亚于游牧民族。晋人习武和善战的性质还体现在允许百姓持械练武同时,对民间的比武和决斗不是严格限制,这也养成了晋人善战勇武的风气,晋人既然可以决斗报私仇,这就需要自己武艺高强,甚至有索琳在为兄长报仇时,和人决斗杀了几十人,在现代看来简直都是令人震惊的,晋朝常有决斗杀仇人,可见晋人的民风强悍,好像仅有司马无忌在公开宴会场合要决斗杀仇人遭到弹劾,晋朝百姓是可以练武相斗的。晋武帝也曾经让马隆招募了三千勇士,短时间就平定了凉州异族叛乱。招募勇武的武林高手庾东打败西域的搏击能手,让西域镇服。晋人习武的风气这样重几乎不亚于游牧和狩猎民族,这就可以理解为何晋朝能在众多异族的围攻中,仍然能维护民族生存和发展,仍然能战胜异族保持中央政府的地位。
晋朝民间习武的风气不仅局限在男子,而且也允许女子习武,晋朝的女子可不像封建末期都是裹脚不出门,不让参加社会活动,晋朝女子有勇武的,而且有习武甚至统兵的。李毅的女儿李秀就是能统兵作战的,在丈夫军中当参军,甚至被晋惠帝正式性任命为刺史,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方镇刺史。晋朝的宰相侍中荀崧的女儿荀灌也是女英雄,年幼就武艺高强,她曾经突围去请救兵,十三岁就能救父亲,参加战斗,这在古代是非常罕见的,也可以证明晋朝女子的善战。冀州刺史邵续的女儿也是能征善战,曾经在丈夫被敌军包围时杀入重围救出丈夫。晋朝的女子都不是受古代三从四德等封建歧视女性政策严重影响,所以能有习武的风气,出现的女英雄也有很多武略和武艺高强的。在古代国家和民族是否有战斗力,首先是看民风是否勇武,要是统治阶级执行弱民政策,把百姓都压迫得像绵羊,那几乎不可能有战斗力,连百姓拿个刀剑都禁止,自然也培养不出勇武的民风。
其次是看习武的风气,要是像晋朝从上到下,都是在修身时学习武略,锻炼武艺,那就很容易养成重视战争备战,逐渐形成善战的的风气。在晋朝百姓允许拥有武器,甚至对民间的决斗仇杀都没有严格的限制,自然会形成统治阶级都精通武略,便于指挥战争,而下层民众都敢于相斗征战,晋军上下都能善战,战斗力自然就不会低,而且晋朝对女子不压迫弱化,不把女子变成柔弱的玩物,女性都有能打仗的,这就形成整个民族都具有战斗力。晋朝时期的封建末期腐朽落后伦理还不占统治地位,对百姓的毒害弱化还不是很强,愚民愚忠的危害还不重,所以民族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这是应该肯定的。晋朝在汉民族不占人数绝对优势的条件下,能在异族围攻中英勇战斗,体现了顽强的战斗力,才会让异族也都能尊奉晋朝正朔,承认晋朝中央政府,民族尊严不会靠乞求获得,更不是其他民族赠送的。
本文作者:历史荟萃聚(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