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铁军到哪里去了野史趣闻

2018-08-15 16:30:27

在古代和近代社会,军队是取得政权、坐稳政权的终极利器。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华夏千古第一朝秦朝也不外如此,打天下时“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依仗的就是笑傲六国的虎狼之师,以及内史腾、司马错、李信、王翦、王贲、蒙恬、蒙骜等如云将星。但,统一后短短十余年后,当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及刘邦项羽贵族起兵时,秦朝忽喇喇如大厦之倾。曾经横行天下的秦朝铁军,似乎并没有为维护秦朝发挥出多大作用。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7年这鼎革之际的关键几年,秦朝铁军到底上演了怎样的戏码?他们又归何处去了呢?

?xml:namespace>

要弄清这个问题,先要看看秦朝军队的数量及分布。秦灭楚国时,老将王翦向嬴政请兵60万,嬴政迟疑,认为将秦国大半野战军交给王翦,很不放心。因此,秦朝的野战军应该不超过100万。地方戊卫部队,按陈胜吴广起义之初,几万人就能逼得陈郡秦军不能战。每郡的秦军应该只有万余。36郡,也就是四五十万。所以统一后秦军的总量应该就一百多万,而其中野战之军不超过100万。那这近百万大军是如何分布的呢?

公元前219年,始皇派尉屠睢、赵佗统兵50万平南越,之后这些大军就一直驻守南越。当然,下岭南的兵50万,应该是包括了后勤保障的民夫及文官,实际的战斗人员可能只有一半25万左右。公元前215年,始皇派蒙恬统兵30万北却匈奴,长城筑成后。这些大军就分布在长城一线,主要以九原为中心。秦朝的野战军,基本上就被这一南一北两大兵团瓜分了。再剩下的一些,主要就是分布在咸阳及其它一些战略要地了。其它战略要地单个的野战军队应该都不多。从陈胜部将周文西攻咸阳时,秦二世不得不放出骊山刑徒来抵抗起义军这点来看。在咸阳附近的秦军数量也是较少的,应该不足10万。这是秦朝的战略失误,认为内部有严刑峻法不足为虑。把战略重心放在防患外敌和边疆了。而秦朝的地方部队,除少数军官和管理人员外,更多的是由平民和刑徒义务服兵役组成的,这些人对秦朝不满。一旦有变,只能是顺势起来攻打秦朝,而不用指望他们能替秦朝保江山。因此,秦朝最可倚靠的就是南北两大兵团。

在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相继起兵,秦朝岌岌可危时,秦朝南北两大兵团是何表现的呢?早在秦朝尚且安稳时,继屠睢之后统领南越的任嚣病重时就对副手赵佗说:一旦天下有变,就封阻关隘,南越可自成一家。因此,当秦末大乱时,赵佗没有发兵救援,而是借机自立,后来成为南越王,直到汉武帝时才归顺汉朝。而他当年带进南越的几十万秦军,就慢慢被岁月更替掉了。北边的蒙恬长城兵团,到秦末时主将是王翦的孙子王离。于公元前208年会同章邯连胜之师攻打新建的赵国。但遇到破釜沉舟的楚霸王项羽,在巨鹿被击败,大部被歼。少部分连同章邯带出来的关中军和刑徒军一起,投降了项羽,后来在新安被项羽坑杀,这就是新安坑卒。秦有白起长平坑卒,也算兴亡更替,一报还一报。但也可惜了长城军余部和章邯关中军的就此灭亡。而章邯的投降,更是因为秦二世的昏庸无能,赵高只为一己私利擅权弄权。正是朝有昏君奸臣,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未有也。

本文作者:图文世界(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