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及清朝十一帝简述(下)野史趣闻
清仁宗颙琰
嘉庆皇帝
在位时间1796-1820年,乾隆第十五个儿子,清朝第六位皇帝。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
清宣宗旻宁
在位时间1820-1850年,嘉庆皇帝嫡子,清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他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旻宁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十年旻宁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措施。
清文宗奕詝
咸丰皇帝
在位时间1850-1861年,道光皇帝第四子,清朝第八位皇帝。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的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罢斥了道光朝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
清穆宗载淳
在位时间1861-1874年,咸丰皇帝长子,清朝第九位皇帝。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清德宗载湉
光绪皇帝
在位时间1874-1908年,同治皇帝的堂弟,清朝第十位皇帝。光绪帝在位期间大权基本上一直被慈禧太后所掌控,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实行“戊戌变法”,却因慈禧为首的保守派阻挠而匆匆结束。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幽禁起来直至去世。
清宣统帝溥仪
在位时间1908-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即位时年仅三岁,朝政由摄政王载沣和隆裕皇太后把持。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本文作者:时光山人(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