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 历史外的历史野史趣闻

2018-08-13 20:30:33

《古道》

(英)罗伯特·麦克法伦 著

王青松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年1月版

双脚,曾是我们与大地沟通的最好媒介,它能感知大地的温度、能量,通过行走形成与道路的无字契约,代代延续。一条道路,串起的就是一个村庄、一座城市,一片区域的历史,而道路延伸得越长,世界就会变得越大,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故事上演,历史也就会变得越来越丰厚。麦克法伦所追随的古路,就是这样神秘的小径。

麦克法伦是位出色的行吟歌者,其创作的“行走文学”《心事如山》、《荒野之径》、《古道》倾倒了无数为心灵而阅读的人,斩获了多项知名奖项,它们并称“松散的自然写作三部曲”。本书《古道》为其中最新的一部。

从白垩土径到片麻岩地,再到波涛翻滚的大海、冰封峭立的高山,麦克法伦一路行走,一路暇思,与古往今来的行者对话,与自然的风光、历史的风尘对话。其笔下的文字宁静、奇丽,思想的行走与双脚的行走合而为一,常有如同世外般的文字让人陷入沉思、神游物外。

作者一路行走,一路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听到种种不同版本的传说,有关大海的“蓝人”、有关古道的“幽灵”、有关秘境的圣景,悉数浮现于作者的眼前。远于“一千英里”的行走,所经之处的历史被作者虔诚的脚步唤醒,幽灵开始歌吟,历史开始诉说,仿若时光中不会消散的声音。很多古道来路已无可追溯,但只要你脱去鞋子,以双脚去碰撞那些古老的路面,用身体力行来感知它的温度,就会重新与它建立链接。作者露宿于古墓之旁,第二天任凭云鹊叫早,将身体交付自然,也只有在这与自然如此亲近的地方,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澄明、通透,才能听到他人看不到、听不到、感受不到的情景,与万世万物建立神奇的连接。山峰、石头、小径、古墓、树木,还有亘古的阳光,如同一个仪式,荡涤一个人的灵魂,原始而肃穆。

当走过的路足够远,读过的书足够多,就会发现那些历史文书,不过是片面之词,干瘪生涩错漏百出,而唯有通过自己的行走、探寻、发掘、思考,才能发现历史之外的历史。就像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以肉眼望去,它已被现代的道路、楼房占满,陷入千城一面,早已失去了每一座城市应独有的纹理与性格。但假若你借助科技的力量,从高空望下去,那些历史的影子便骤然浮现,它们就像是大地的年轮,从未消失。书中记述,一张于1936年拍摄的航空照片惊现了这些的情景:现代的公路、铁路并排而行,承载着现代的交通工具一路呼啸,而铁器时代的沟渠、中世纪的庄田分界限,还有那个焕发着无限神秘气息的伊克尼尔德小路隐约其间,虽沉默不言却昭示着古老的气息。这是一个今古并存的世界,我们注定无法切断与过去的联系。

“滩涂地上的世界十分诡异,一切都和常规情形看上去不一样,海鸥看上去大得如老鹰,长度单位和距离感会改变,很容易迷失方向。”假若你不想涉险,就千万别试图用科学来破解这些迷雾,也千万别去解析、追问关于精灵的秘密,或许,这个世界本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理性来衡量,就算把神仙还原成了一项项化学指标,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总有一些东西需要交由精神、交由信仰来解决。古道行走,唤醒的是一代人的人文精神,它的意义无法用语言言明,对于作者而言,行走与古道本身都是意义所在,我行我思故我在。

本文作者:重庆日报(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