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的李斯,凭什么帮助赵高等发动沙丘政变?野史趣闻

2018-08-13 16:00:18

文/坛主

沙丘政变被认为是秦帝国崩溃的一个起点,赵高、胡亥与李斯密谋,矫秦始皇的遗诏,拥戴幼子胡亥为秦二世,并赐长子扶苏死。

事件疑点

赵高、胡亥与李斯密谋,矫秦始皇的遗诏,拥戴幼子胡亥为秦二世,并赐长子扶苏死。此事由胡亥和赵高参与可以理解,赵高只是秦始皇私人的中车府令,有极大的野心占有权力。

秦始皇巡行途中病死,令扶苏“与丧会葬咸阳”的诏书恰巧并没有发出,赵高作为中车府令,具有掌管诏书发布的权力。自己的弟子胡亥恰好是当时唯一在场的皇子。而胡亥在师傅赵高的劝说下,明知矫诏之事于理不妥,但在皇位的诱惑下还是同意赵高的矫诏方案。

对这二人而言,政变矫诏显然具有极大的诱惑和巨大的政治利益。对李斯而言,此时他已位及丞相,被封列侯,长子李由为三川郡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且其与扶苏并无过节。如果参与政变,至多维持原有位置,但其与胡亥的关系亲密程度绝赶不上赵高,这使得李斯参与政变的收益实际并不大,而且还存在相当风险。

图/李斯

双方交锋

实际上,在得知赵高与胡亥之谋后,李斯大为惊诧,指责赵高如此为“亡国之言”,并认为此“非人臣所当议”。但最后赵高还是劝服李斯参与政变。据《史记·李斯列传》,其实这之间存在长时间的交锋。

在被李斯斥责后,赵高并不气馁,他指出李斯有五点不如蒙恬,扶苏即位必将重用蒙恬。蒙恬即已在始皇遗诏中被命统兵,且与长子扶苏同在北边数年,关系亲密,以此而言,蒙恬与扶苏关系亲密自非李斯可比。但胡亥与赵高的关系也非李斯可比,所以这并不能说服李斯,李斯表示虽然如此但他只想“奉主之诏,听天之命”。

赵高随后表示事在人为,李斯表示绝不能对不起秦始皇,而赵高则说当今之天下悬于胡亥,以上令下,顺理成章。李斯动摇,表示废长立幼风险太大,赵高则亮出底牌,荣华富贵或者身败名裂都看你一念之间。李斯终于屈服,同意了赵高的政变方案。

图/沙丘密谋

内在原因

整个过程中,赵高步步紧逼,李斯节节败退。期间李斯提出的质疑种类繁多,而赵高的论据却十分简单,首先,你李斯不如蒙恬和蒙氏家族。其次,在高位者,被赶下权力制高点后绝无善终可能性。而这是李斯所清楚的,想当年他还是上蔡小吏时,看到仓鼠和厕鼠的区别就发誓一定要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

而他也早知道秦对于功臣的无情,想当年武安君白起功高盖世,仍因惹恼秦昭襄王惨遭赐死,自己也差点因为一纸逐客令而前功尽弃。赵高对于李斯的想法一清二楚,他紧紧抓住了李斯这一心理,对症下药,而李斯的参与虽是被胁迫,却早已深深根植于秦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李斯的个人命运里。

图/武安君白起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2、吕思勉:《秦汉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本文作者:历史研习社(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