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历史:古代人都是怎么过年的?野史趣闻
原创:马骅
整理:紫翘书桌(ID:jxylsy3377)

仪式性太强的活动,也许您觉得枯燥,那咱们到民间去过元旦。
元旦这一天,宋朝全国上下充满节日气氛,帝都东京热闹非凡。汴梁城开放关扑(赌博游戏)三天。市民们难得这么嚣张,高兴坏了,各种和赌博配套的服务可以说尽善尽美,连贵族妇女都到赌场里参观,顺手赌上一把。您倒是可以小赌一下,权作怡情,跟您现在到澳门去做个小体验一样。
元旦,又称岁首,是一年最重要的节日,宋朝民间庆祝方式既继承了历史传统,又有自己时代的特色。
从继承传统来看,老百姓们有这些活动安排:
一、鸣放爆竹。就是王安石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放炮,既送旧,又迎新,又有驱邪辟鬼的意义。
二、更衣拜年。穿上新衣,家人之间、亲朋好友之间互相拜贺新年。
三、饮屠苏酒。王安石的诗句“春风送暖入屠苏”说的就是这回事。屠苏酒为一种防病药酒,喝了可以不得瘟疫。
四、进椒柏酒。椒柏酒清香芬芳,可以祛瘴气、瘟疫。
五、挂桃符。桃符是一块桃木板,可插于苇索旁边,传说可避邪。王安石诗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六、贴春联。从宋朝开始,人们也把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或“春联”,既保留了桃符的寓意,又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七、乞如愿。用细线绳拴一锦人,投入粪堆中,执杖痛打。这个锦人就是一个叫如愿的婢女的象征物,她无所不能,但是在元旦这天晚起,需要打出来,使人如愿。乞如愿强烈反映了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企盼。
八、贴钟馗像。钟馗可以镇压诸鬼,贴于门上诸鬼不敢入门。

与过往传统比较,宋朝元旦的特点是城市中娱乐活动增多,商业活动形成高潮,庆祝时间延长。
元旦这天,街上搭起彩棚,有各色各样的货物出售,还有舞场歌馆供人娱乐,更有赌戏,纵人观赏。
除了亲族间的礼仪性拜年外,宋朝已开始流行社交性的拜年活动。一些仕宦之家发明了在元旦这天贺年投刺的风习。“刺”,古代用竹,刻上自己的名字,不亲自上门去拜年而是派仆人交给想要拜贺的人,这种习俗后人称为“拜年飞帖”。
周密《癸辛杂识》》记载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他的表舅吴四丈,性格滑稽,喜欢开玩笑。
迎新年之际,家里没仆人可以派出去投刺,正踌躇着呢,朋友沈子公的仆人投刺到门上。
吴四丈就招待这位仆人喝酒,暗地里将一把名刺都换成自己的,结果沈家仆人把他的名刺全都投了出去。隔日与沈子公相见,吴四丈拿出沈子公那一把名刺,说明缘由,两人相视大笑,这事儿被传为笑谈。

宋朝的元旦活动,不限于元旦一天,从初一到初七,习俗是一天占一物。
正月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羊日,四日为猪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
初一画鸡在门上……七日贴人在帐子上。这种风俗表现了人们对于人寿年丰、六畜兴旺的期盼。

新的一年,新的一天,在任何时代,总会被人们寄予美好的希望,宋朝320年中的大部分新年,都是这样美好。
新书《假装生活在宋朝》全网热卖中,欢迎支持!点击“了解更多”即可购买!
本文作者:诗漫读书会(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