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人设崩塌:五代十国之梦断941,被南唐错失的天赐良机野史趣闻

2018-11-18 14:30:30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这半阕南唐李后主的《破阵子》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其文风细腻意喻深远,实属诗词中的上乘。然而,等回顾了南唐的历史之后,再来细品这首词,不由得扼腕叹息。

李后主词《虞美人》

短短三十一个字,在描绘一个堪与中原政权相抗衡的强国之后,又把它的宿命一语道破。这不仅仅是李煜的悲哀,也是历史的叹息。天赐一国百般眷顾,谁曾想到,最后竟唱出了一曲怨词。

南唐,五代时期除中原政权之外实力最强的国家,全盛时共有35个州,版图涵盖了江西全部江苏、安徽大部,以及湖南、湖北、福建各一部,立国于江淮膏腴之地,人口五百万拥兵几十万,可谓土阔民丰国富兵强。更为难得的是,相较于中原政权的频繁更迭,南唐的统治要稳固持久得多,国家动员能力不可同日而语。从这一方面讲,与其说是南唐庇护了其他小国的割据,倒不如认为是中原的短命王朝阻碍了南唐的发展,从而抹杀了唐朝最后的“复活”。

南唐疆域

与一般国家不同,南唐的建立并没有经历过较大的流血冲突,几乎是和平接收了整个杨吴政权,不存在开国时期百废待兴的艰难。南唐的开国皇帝是烈祖李昪,也就是李煜的爷爷,他是五代十国中为数不多的明君。李昪在位的七年里,他力行节俭勤于政务,实施去旧革新与民修养的政策,使得南唐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是近似于后周世宗柴荣的明君。

所谓近似,就是说相像而已,李昪的执政能力自然不输给周世宗,可他单单少了进取精神。俗话说乱世开拓盛世守成,李昪无疑是个优秀的守成之主,可你别忘了,五代十国是个大乱世,最终会走向统一,做为割据者,你不去统一别人,自会被别人统一。那么李昪在位时期到底有没有开疆拓土的机会呢?当然有,头等绝佳的时机,就是近邻吴越。

南唐周边形势

无论从政治、军事、经济哪个方面考虑,攻战离都城江宁最近的吴越都是南唐首要的目标。吴越占据两浙,因富而强,背后又有中原王朝撑腰,看似不好招惹,其实南唐完全有机会趁虚而入。

公元941年,吴越名义上的主子石敬瑭,就是割让燕云坑了汉人四百年的后晋高祖,遇到了很大麻烦。因不满皇帝的卖国行径,中原百姓民怨沸腾,手握重兵的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趁机以抗辽为名,和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联兵反叛,后晋政权面临着亡国之险。如果这个时候李昪出兵攻打吴越,我想是不会被打扰的,论单挑,吴越远不是对手。如果有人说吴越也是较强的国家,南唐未必能拿得下来,那巧了,当年七月吴越大火,把宫室、府库烧得精光,别说打仗了,吃饭都是问题。

公元941年,吴越大火

面对这样的天赐良机,号称明主的李昪是如何行事的呢?不能不说,李昪厚道,不仅没有趁火打劫,反而给了吴越巨额的援助,帮着人家挺过难关,让吴越政权对南唐感恩不尽,当时。后来李昪去世,死前留有遗言,叮嘱子孙珍惜和平,不要轻启战端。

公元945年,李昪的儿子中主李璟出兵吞灭闽国,吴越趁火打劫,硬是让南唐吐出一半战果。公元974年,吴越举倾国之兵配合北宋攻打南唐,次年南唐灭亡,李昪的孙子后主李煜被虏往汴京。你好我是小歇,感谢关注!欢迎留言!再会!

本文作者:陪历史小歇一会儿(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