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灭亡,其原因是什么呢?野史趣闻

2018-11-15 11:31:17

君隋炀帝继位以来,进行了无休止的横征暴敛。这样的皇帝,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真的是,每天生活在生不如死之中。教百姓们都喘不过气来,三次征高丽的战争,大规模的征调更是用继续沿岸的村落,几乎找不到男丁,劳力极其缺乏,田园荒芜,再加上一场洪水,粮价涨了几百倍,人民靠树皮野菜充饥,他们忍受不了兵役徭役和饥饿的折磨,纷纷揭竿而起隋朝内战由此拉开序幕。

大业七年,其军邹平人王薄首先在长白山起义,山势非常的险峻,周围60里,号称第二泰山。说起险峻,这个地方历来是其一,这里是农民隐身的场所,早在北魏时期,就“多有盗贼”。由于山里产铁,过去经常有人在山里制造兵器,传说王薄是个铁匠,很会打造兵器,正是因为长白山具有各种优越的条件,因此岁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不少人都在这里聚义。

王薄自称“知世郎”,他先知先觉因而自居,借此来树立自己的威望,他还创作了一首号召百姓起来反抗隋炀帝的歌,反抗暴政,正是因为王薄的这首歌充分体恤老百姓当时的困苦生活,因而带动了老百姓们的热情,从而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王薄的起义好像是星星之火,拉开了全国农民战争的序幕,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从此便在全国各地燃烧起来。同年的起义当中,孙安祖、窦建德等人在高鸡泊,翟让与单雄信,徐世勣据瓦刚,外黄王当仁、济阳王伯当,雍丘李公逸、韦城周文举等人纷纷起义。

大业九年六月,杨玄感在隋炀帝第二次向东攻高句丽时,也加入了起兵造反的队伍,在刘元进、朱璨、管崇等人的领导下,农民在余杭、吴郡一带发动了起义,在白瑜娑等人的领导下,西北农民在灵武帝等地起义,十二月,章丘杜伏威、临济辅公祏起义,于下邳苗海潮、海稜赵破陈等部会合。这是仅见于记载的,起义军就达百余只,参加人数高达百万人,起义军大则跨州,连郡称帝称王,小则千百称为郡公,大业十年以后,各地起义队伍就切断了长安、洛阳、江都三大据点的联系,统治集团陷入农民起义的大包围圈中。

如此之多的农民起义队伍足以证明了当时隋炀帝的统治是有多么多么的失败,使百姓们的生活过得如此凄惨,任何朝代的灭亡都不是一时颠覆的,一定是长期积累的,所以说这一切行为都是隋炀帝直接导致的,因此它的灭亡我们也就不奇怪了。

本文作者:彬彬说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