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棣兴建北京城,为何独缺西北角?背后有什么原因?野史趣闻

2018-11-14 13:33:05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是元朝的都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朝将军徐达攻陷元大都,元顺帝弃城北逃,元大都得以完整保存了下来。

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卫星拍摄地图有了长足的发展,科学家通过卫星对北京城原貌的恢复勘测,发现北京城址有几次变动。通过查阅资料,方知最早是徐达将北城墙向南移了2.8公里,目的是为了便于防守。

▲明朝北京城示意图

1380年,20岁朱棣(朱元璋之子)就藩北京,1402年朱棣夺了侄子朱允炆的江山在南京称帝。1403年开始建设北京城,等建成紫禁城宫殿、太庙、万岁山等建筑物后,朱棣将南城墙南移了0.8公里。1421年正月迁都北京城。

然而通过卫星拍摄,发现北京城西北缺一角。而北京在做元朝都城时,建造的是南北端正、左右平直的长方形的城垣。为什么朱棣将规矩方正的城垣专门削去西北一角呢?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据说,北京城的建设严格遵循风水理论。连紫禁城的名字都是取自“紫微星垣”。皇帝自称“天子”,是上天的儿子,因此皇帝居住的地方也要按照天帝的居所来布置。紫微星垣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群,是传说中天帝的居所。紫禁城内专门设置了七颗赤金顶象征北斗七星,其中中和殿、交泰殿、钦安殿各一颗,五凤楼四颗。

▲北京故宫博物馆

传说明代修建北京城时,明成祖朱棣命令刘伯温和姚广孝重新对北京城进行设计。他俩在画图的时候,不知为什么,都看到了天神哪吒显圣。哪吒告诉他们说,他是上天派来指导他们如何建造都城的。哪吒拿出一张建筑图,让两人照着画。姚广孝画的时候,面对天神,战战兢兢,一阵风吹起了哪吒的衣角,盖住了图上北京城西北角一块,他竟然也照着描上了。到施工的时候,皇上下令,东城按照刘伯温的图纸营建,西城按照姚广孝的图纸营建。于是,北京城建成之后,城西从德胜门到西直门一块,缺了一角。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认为,城角会缺失,是地震造成的。根据卫星照片分析,北京城西北方有两种墙基影像,一种呈直角,一种呈35度左右的夹角。这说明北京最早的城墙确实是长方形的。但是,后来为什么舍弃了直角呢?

▲朱棣

经过查阅资料,考古学家得知明清年间,北京附近经常发生地震,城墙西北角经常被震塌,屡次修葺,屡次崩塌。负责营造的单位专门找来风水先生来看,发现这一区域有活动断层,不适宜建筑城墙。人不能逆天而行,明朝政府最后只好舍弃了直角城墙,绕过了这个区域。卫星照片证实了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据地震学家说,从车公庄到德外大街有一条地层断裂带,这里确实是地震多发区,明成祖朱棣舍弃西北角修建城墙是有科学依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欢迎转发留言和关注】

本文作者:秉烛读春秋(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