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武将统帅排名,诸葛亮第四,第一无可争议!野史趣闻
大家好,我是大顾!
相信大部分小伙伴都熟读《三国演义》,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小说,和史书相比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出入的,咱们都对三国历史上武将如数家珍,单就统兵能力而言,小伙伴心目中是不是有个清晰排名呢?今天大顾就给大家捋一下史书上那些优秀的统领,著名的战役!

三国鼎立
10.关羽:水淹七军
武圣关羽一生中最著名的战役就是“襄樊战役”,另一说法是“水淹七军”!刘备占领益州后出兵汉中,大将黄忠定军山斩杀夏侯渊,曹军兵败退出汉中。按照诸葛亮早已设计的战略,是打算从两路进攻曹操的。这一次西面的汉中打了胜仗,就得乘这个势头,再从东面的荆州直接攻打中原。当时孙权进攻合肥,曹军在南线大部分主力都被牵制在淮南,关羽收到军令,亲率大军进攻樊城。樊城守将曹仁向曹操求援,曹操任命于禁为统帅,庞德为先锋,支援樊城。曹刘双方在樊城相持不下的时候,襄樊一带下起了大雨,汉水猛涨,关羽乘势决堤,水淹驻扎在平地上的于禁军。于禁被困于土坡,最终投降,庞德被俘拒绝投降后被杀。关羽因此威震天下,曹操被逼的差点迁都,但是樊城却让曹仁坚守了下来,为关羽兵败身死埋下了伏笔!

武圣关羽
9.吕蒙:白衣渡江
关羽因“水淹七军”威震天下,曹操便玩起了离间计,以江南封给孙权为条件,离间孙刘同盟。孙权为了夺回荆州,任命吕蒙为前部统帅,西征荆州。吕蒙率军隐蔽前出,进至寻阳(今湖北广济东北),把精锐士卒埋伏在伪装的商船中,令将士身穿白衣,化装成商人,募百姓摇橹划桨,昼夜兼程,溯江急驶,直向江陵进袭,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隐蔽和诡密。驻守江防的蜀军士兵被伪装的吴军所骗,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虏,江陵城内空虚,陷入混乱。随后吕蒙先诱降驻守公安的傅士仁,又迫降守江陵的麋芳。麋芳献城出迎,吕蒙遂率大军进据江陵,从而,一举夺回蜀长期占据的荆州。而骄傲轻敌的关羽,对吕蒙的袭击行动竟一无所觉。吕蒙“白衣渡江”为孙权攻克荆州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白衣渡江
8.姜维
7.陆逊:夷陵之战
刘备称帝后,以为关羽报仇为理由,水不并进,兴兵伐吴。孙权任命陆逊为统帅,抵御蜀军东进。双方相持于夷陵地区长达半年,因当时正值盛夏,并且蜀军补给困难,被迫放弃水军优势,在山中扎起联营。陆逊显示火烧一营,迫使刘备西撤,随后派水军将蜀军分隔在大江两岸,逐个击破。陆逊继续火攻,火烧连营四十多营寨。刘备兵败逃至白帝城。陆逊为了防止魏军乘机偷袭,没有继续追击刘备。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对的,不久,魏军果然发兵攻吴,但已无机可乘。

陆逊
6.邓艾
5.张辽:合肥之战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留张辽与乐进、李典等部领七千人马屯守于合肥。两年后,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合肥。当时曹操主力正在进攻汉中,无法派出兵力支援合肥。张辽募集八百精兵,清晨时分率军直冲孙权中军,在乐进李典的配合下,从早上战至中午,吴军锐气被张辽打没了,随后吴军攻城十多日没有结果后,选择退兵。张辽因此名镇江东:江东小儿啼哭不肯止者,闻张辽之名,可止啼哭。

张辽
4.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
“北伐曹魏”是诸葛亮一生中为数不多的作为统帅带兵出征的军事行动,大多数时候是作为刘备的智囊来出谋划策。第一次北伐因马谡失街亭而告终;第二次北伐因围攻陈仓,粮草耗尽而撤并;第三次北伐攻下武都/阴平两郡;第四次北伐因李严运粮不济而失败;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多一次出祁山是因为有一次是曹魏主动进攻,却因为连绵大雨,没有动手就撤兵了!

诸葛亮
3.周瑜:赤壁之战
《三国演义中》将大部分的功劳都归功于诸葛亮,而史书上,赤壁之战中,周瑜才是孙刘联军真正的统帅,东吴军队是此次战役的主力。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是三国历史中三大战役中影响最深的一场战役!

赤壁之战
2.司马懿
1.曹操:官渡之战,北征乌桓
袁绍击败公孙瓒后统一河北,意图南下避免不了与曹操的正面碰撞。袁绍集结十万大军南下,分兵延津,大将颜良被先关羽斩杀,而文丑在追击曹军途中被乱军所杀,在官渡之战前,袁绍就损失两员大将,即使如此,袁绍在兵力上仍占据优势。双方相拒于官渡,曹操听取了许攸的建议,奇袭袁军粮草重地乌巢,袁绍知晓后,一面命令张郃、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一面派军支援乌巢。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张颌和高览听闻乌巢被破后投降曹操,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官渡之战前后经历一年多的时间,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曹操碎后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曹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各位看官,你们觉得这样的排名合理吗?
本文作者:大顾话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