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长平之战野史趣闻

2018-11-14 07:32:09

战国中晚期,秦国任用商鞅实行变法,经过多代努力,国势日益强盛。秦国先后西并巴、蜀,东侵三晋,南攻荆楚,取得了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胜利。至秦昭王时,秦国已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当时秦周边的韩、魏、燕、赵四国,为了遏制秦的扩张,建立了盟友关系。其中最强的是赵国,最弱的是魏国。秦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从公元前268年起,先出兵攻魏,迫使魏亲附于己。接着又大举攻韩,韩王异常恐惧,遂遣使入秦,表示愿意献上党郡(今山西长治)求和。上党太守冯亭不愿意献地入秦,为了促成韩、赵两国联合抗秦,他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赵王贪利受地,将上党并入了自己的版图。秦王闻之大怒,于公元前261年命左庶长王乾率军攻打上党,赵军不敌,退守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赵王闻秦军东进,派大将廉颇率赵军主力抵达长平,以图夺回上党。战国时期规模空前的长平之战由此揭开序幕。

廉颇率赵军主力抵达长平,由于秦强赵弱,赵军屡战屡败。廉颇改变战略方针,转攻为守,依托有利地形,筑垒固守,以逸待劳,使秦军陷于疲惫。两军在长平一带相持不下。秦采用离间手段,派人去邯郸收买赵王的左右权臣,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于是赵王命赵括接替廉颇为将。秦王见离间计得逞,立即任命骁勇善战的广武君白起为上将军,代替王乾出任秦军统帅。

公元前260年,赵括统帅赵军向秦军发起大规模进攻,遭到秦军主力的顽强抵抗,赵军受挫。秦昭王亲赴河内(今河南沁阳)进行增援。赵括率赵军强行突围,在战斗中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军失去主将,斗志全无,全部解甲投降。这四十万赵军降卒,除幼小的二百四十人外,全部被白起坑杀。秦军终于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

长平之战中,秦军共歼灭赵军四十五万人,取得了军事上的重大胜利。赵国受创,从此衰落下去。这一仗不仅大大地削弱了赵国,而且也镇服了东方各国,为秦后来完成统一大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白起就是那个战神白起,赵括就是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

本文作者:晋咸居茶坊(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