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皇帝,为防止灵魂出窍,想了这个办法野史趣闻
今天点灯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历史上汉朝的丧葬文化,在古代历史上,丧葬是很受重视的。在汉朝尤其如此,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我们常常在影视中看到帝王贵族的丧葬,那么这个礼仪,在汉朝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图片来自网络
1、汉朝丧礼的形成
在汉朝的早期,是非常讲究丧事从简的。汉文帝时期就专门下召令,号召贵族子弟的葬礼一定要尽量的简单,不要繁杂。这个时候的汉朝,讲究的是休养生息。从朝廷到民众,都非常注重节俭。因为汉朝自建国之前,社会长期处在一种战乱和动荡不安之中。
秦朝对民众的暴政使得人们的生活很差,日子过得不好。大家都在流离失所中渡过,迫切的希望过上安定富足的日子。从朝廷到乡野,都有一种简朴节约的风俗。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只要生前过得好,这丧葬嘛!越简单越好。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可就不同了,这个时候的社会经历了文景之治。进入了历史上第一次的大一统时代,可以说是非常的富强了。这从西汉王朝长达400多年的统治里,可以看出大多数人们的日子还是过得很舒服的。

图片来自网络
汉武帝可不同他的父辈,他就讲究礼学。这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他采用了董仲舒的儒家思想,把其他的学说当做是杂家而加以抛弃。这儒家思想里最重视礼仪了,儒家认为这丧礼是礼仪中最重要的。所以这个时候的丧葬就大大不同以前了,讲究厚葬。
在儒家的孝经中就可以看出,孝礼和丧礼是一脉相承的。孔子就非常讲究孝道,汉武帝的历史时期就把孝体现在了厚葬上。那时候的人们认为对待死者,要和尊敬生者一样重视。历史上记载:事死如事生。

图片来自网络
加上董仲舒用他自己的观点对汉武帝解释了儒家的思想,在天人感应的基础上,向皇帝提出了天人三策的观点。认为人的活动是和上天是有关系的,使得丧葬很大程度上蒙上了迷信的色彩。
人们不仅是把孝道寄托在丧葬礼仪上,而且加上了个人的期盼。比如想升官发财,消灾免祸,安抚亡灵等等。最好的实践者就是当时的皇帝汉武帝,他在即位开始就建造自己的陵墓,这就是非常出名的茂陵了。
茂陵是汉代皇帝陵墓中规模最大的,如此大的规模,它修建的时间也是非常之长的,陪葬的物品比如珠宝,也是非常之多的。当然了,皇帝如此重视,那大臣们就更加效仿了。一时之间,很多规模宏大的墓葬就在那个历史时期出现。

图片来自网络
2、汉朝的陪葬宝物
要说这汉朝的历史阶段如此的重视丧葬,他们的陪葬物品就肯定不一般了。这个时期的陪葬物品主要是玉石,最奢侈的就是金缕玉衣了。先来看看什么叫玉衣,简单的说就是用玉石做成的衣服。金缕玉衣呢?就是用金丝做成的丝把玉石穿起来做成的衣服。
玉石是如此的昂贵,还用金丝为线把它穿起来,这是多么的奢华啊!当然了,这么贵重的陪葬品肯定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可以用得上的。开始有明确的规定,只能是天子死去才能穿。后来扩大到了诸侯王死去也穿上了,这种风气是当时很流行的。
一件金缕玉衣把死者从头到脚全部包裹了起来,不留一点空隙在外面。历史上记载,后来汉朝的贵族还使用了玉石做成的各种器具,把死者的鼻子、嘴巴、耳朵、肛门等都堵起来, 叫玉晗、玉塞等等。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当时的贵族觉得,人死后的精气会从尸体的孔道里出来。精气出来了,灵魂就会出窍。这就会使得死者的尸体腐烂,灵魂就没有安身的地方。要想使灵魂永生,就要堵住尸体的孔道。
还有一些其他的玉石,用途也不同。比如:玉握,就是在人死后放在他的手中。玉璧,就是放在棺椁的下面,然后让尸体躺在玉璧上,当时人们认为这样就能升天。玉枕,就是给死者用的枕头。
最有意思的是玉蝉了,这也是放在死者的口里面的。汉朝的古人发现蝉在蜕变的过程中,和死者升天的意思相同。因为蝉在幼虫阶段生长在泥土中,而蜕变以后就在树枝上生活了。不再回到泥土中,这和灵魂的升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来自网络
小编觉得:汉朝的丧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国力强盛,但是,这种奢靡的风气还是不可取的。很多古人的思想,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想法了,当时的科学不发达,人们都是从一些迷信巫术中得来的想法。大家怎么看待呢?
本文作者:点灯看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