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北宋靖康之耻(一):昏聩皇帝宋徽宗自掘坟墓野史趣闻
从11世纪中叶起,雄踞漠北的辽国走上了由盛转衰的下坡路,统治集团的糜烂生活令朝政败坏,内乱不断。辽国末代皇帝天祚帝与宋徽宗同一年(公元1100年)即位,其昏聩程度丝毫不亚于宋徽宗。

当时的辽国,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各族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其中对辽国统治威胁最大的就是女真族。
公元1113年,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继任完颜部首领,经过厉兵秣马的准备,第二年就发动了反辽战争,并连战连捷,很快占领了辽国东北部的大片地区。

公元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国,定国号为大金,以会宁(今哈尔滨)为都城。天祚帝闻之,慌忙率号称70万大军伐金,被打得大败而逃,辽军的精锐在这一仗中几乎丧失殆尽。此后,形势急转直下,金军攻势更加凌厉,辽国内部开始分崩离析。
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派马政等人,从登州渡海前往金国,商议夹击辽国的具体事宜。
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又遣赵良嗣为正式使节,携带徽宗御笔,与金太祖阿骨打商定攻辽。
宋金商定,双方均不得单独与辽讲和,金军攻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军攻取辽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灭辽后,宋将输辽的岁币转输于金,金将燕云地区归还于宋,这就是历史上的‘宋金海上之盟’。

对于联金灭辽,宋朝很多人表示反对,认为朝廷不能遵守与辽国在澶渊之盟时达成的和约,轻启事端,绝非良策。就连高丽国王也对前来为他诊病的宋朝御医说,‘闻天子将与女真图契丹,苟存契丹,犹足为中国捍边,女真虎狼,不可交也,宜早为之备’。
这些意见,宋徽宗一概听不进去。
宣和二年,爆发了方腊起义,牵扯了原本准备攻辽的军队,宋徽宗抽不出军队去履约海上之盟。又听说辽国已知道宋金海上盟约之事,宋徽宗害怕辽国的报复,一度后悔与金交往,想单方面撕毁约定。
次年二月,金使前来催促宋朝如约进兵,宋徽宗有意拖延,直到八月,才写了封含混模棱的国书把金使打发回去,以致金人以为宋朝已经毁约,为双方以后的争端埋下了祸根。
宣和四年(1122年)初,金军接连攻下了辽中京和西京,天祚帝逃亡夹山,辽国的灭亡已成定局,宋徽宗于是决意用兵。

这年四月和七月,童贯、蔡攸两次率领宋军,向燕京进发,发动攻辽战役,均遭败绩。熙宁、元丰以来,在河北边境积蓄的粮草军需消耗殆尽。
宋朝的腐朽无能被金人看得一清二楚。
宣和四年底,金兵占领了燕京,事情的结果既然不同于当初的约定,金人自然不肯轻易履行原约。
几经交涉,才让宋朝收回了燕京及其所属的六州之地,条件是宋朝不但要把给辽的五十万岁币如数交给金,还得每年加纳一百万贯的燕京代税钱。金兵撤退时,把燕京的人口、财产席卷而去,宋朝付出巨额代价买回的只是几座空城。

宋朝君臣不但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在虚幻的胜利气氛中弹冠相庆,以为天下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
第二年,已经降金的辽将张觉在平州起兵反金,利欲熏心的宋徽宗企图通过招诱张觉,捞回平州地区,这是违背宋金协议的行径。
宋徽宗不做好援助张觉,并防备金兵的准备,致使张觉很快被金兵打败,逃到燕山府。宋徽宗亲笔写给他的委任状,也被金军缴获。金来要人,宋徽宗起初还想抵赖,后被逼无奈,只得杀死张觉,将其首级连同他的两个儿子交给了金国。

宣和五年(1123年)八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去世,其弟完颜吴乞买继位,是为金太宗。
宣和七年二月,金兵俘虏辽天祚帝,辽国的残余势力基本被肃清。
战争中掠夺的大量人口和财产刺激了新兴女真贵族的扩张欲望,他们很快就把矛头转向了既繁荣却又腐败无能的北宋。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拷古窥今(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