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民间小故事:郭春相公野史趣闻

2018-11-11 18:33:21

杜老幺和穷哥们背茶,背到松滋四方碑时一起打歇呼(吸)烟。杜老幺挂着一部《三国》还没看完,从褡裢子里翻出来,趁空又看几段。不早不迟,恰巧有位相公也从四方碑过路,那相公轻狂,见黑汗水流的背脚佬在路边读书,就起心挖苦取笑。他走过去问杜老幺:“喂,这位老哥是看的什么书呵?”

杜老幺答道:“我看的《三国》。”

相公说:“《三国》书上,关公跟二郎神打了一恶仗,你看到了没有呢?”

杜老幺听了一怔,二郎神是《封神榜》上的呀,关公怎么会跟他打仗呐?便答说:“这书上没得呢。”

相公说:“可怜呐,可怜,您背脚的根基太浅,哪里看懂呀!

我来讲书,您张起耳朵听好:关老爷死后不是封了神的吗?他头一次去见玉皇大帝,守南天门的二郎神不认得他,不让他进门,关老爷挥刀就打。唉,他哪是二郎神的对手呢?输啦!关老爷气呀,脸都气变形哒,连旁边看书的,都气得脸像猴子屁股哟!”

背茶的哥们都来了气。这个说:“这不是存心欺侮人吗?”那个说:“相公,背脚佬看本书,与你什么相干哪?”

杜老幺压住火气,说:“相公刚才讲的该是真的呀?”

相公说:“那还用说!”

杜老幺把书一收:“看起来相公的根基深呢。请问高姓啦?”

相公说:“问我么?我姓郭,郭子仪的郭。”

杜老幺越发客气了:“请问金名呢?”

相公说:“单名一个春字,春秋战国的春。”

杜老幺说:“哦,郭春呐?这个名字还有个来由的呢!”

那相公说:“可怜,您《三国》都不懂,还晓得我名字的典故呵?我倒要领教领教。”

杜老幺说:“前不多年,有这么三个背脚的,凑了点钱,一起做生意开小铺面。他们一个姓高,一个姓李,一个姓陈。起初,三个都单打单,没有成家,三个都利利索索,不分你我。哪晓得第二年,姓陈的娶了个堂客,多了牵累,多了一张嘴。第三年年上,姓陈的又得了一个儿子。姓高姓李的两个想不得,越想越划不来,亏啦!我们都是一个人做,一个人吃,他姓陈的一家三张嘴,只一个人做呐!干脆散伙,分开搞吧!说分就分,三人一起进了衙门,请官老爷做主分财。官老爷将实物一一分价,分得斧口不差,准备退堂。那姓高姓李的两个连喊冤枉,非得要把姓陈的堂客、儿子也来分。”官老爷说:“这就怪了,那是姓陈的家眷唦,为什么要分呢?”

郭相公插嘴说:“是呀,照我看,那也是不当分嘛。”

杜老幺说:“那姓高的讲,不是我们三个合伙开铺子,他姓陈的娶不起堂客;那姓李的讲,不是我们三个合伙做生意,他姓陈的娶来堂客也养不活,哪里会有儿子呢?”官老爷一听,有道理呀,是得分。怎么分法?难办哪!

郭相公又插嘴说:“是嘛,这背脚佬的官司难得断下来呢。”杜老幺说:“官司究竟还是断下来了,官老爷怎么断的呢?他叫姓陈的跟堂客一刀两断,随那个堂客另外嫁人;那儿子既不准姓陈,也不准姓高,也不准姓李——用姓高的高字头,用姓李的李字底,用姓陈的陈字旁,合拢是个郭字就姓郭,就跟他取个单名,叫郭春。”

背脚的哥们听到这时都笑了起来。郭春相公眼睛都气歪了:

“你骂我是背脚佬的杂种呵!”

杜老幺答道:“相公到底根基深,一听就懂了!”

本文作者:民间故事集市(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