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容县经略台真武阁野史趣闻

2018-11-11 17:30:15

容县经略台真武阁位于容县城东人民公园内。经略台建于唐乾元二年至大历三年(759—768年),明洪武十年(1377年),在经略台基础上修建真武庙。明万历元年(1573年),将真武庙改建成3层木结构楼阁,更名为真武阁。明万历四十八年(1602年)至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对真武阁六次修葺。解放后,各级人民政府的文化部门先后14次拨款36.76万元进行维修。

真武阁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是一座独具风格的木结构建筑。全阁不用一件铁器,而由近3000条大小不一的坚如石质的铁力木(俗称格木)串连吻合,相互制约,彼此扶持,合理而协调地组成一个十分优美、稳固的整体。二层楼有4根支柱,承受着上层楼板梁架、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悬空不落地,离楼板2厘米,这是全阁结构中最奇特、最精巧的部分。其构成是在悬空柱上,分上下两层用18根枋子穿过檐柱(即底层内柱的上部),组成两组严密的“杠杆式”斗拱,拱头承托外面深远的挑檐,拱尾托起室内悬空柱本身,以檐柱为支点承挑,使二层楼上的4根内柱悬空。各部结构均匀对称、受力平衡,造成精致杰作。其底层无墙和隔扇的构造,具有南方干栏建筑的特色。

真武阁三开间,高三层。底层的檐柱只一层高,为回廊柱;同时在梢间近明间金柱(1.3米)处又各增2根金柱,形成四榀二柱式穿梁木构架;明间的两榀架在底层因有两檐柱成为四柱式,而在二、三层无檐柱,却在两根内金柱间又增两根金柱,这样二、三层的结构仍为二榀四柱式构架。这4根内金柱在二层离开楼面2厘米,除在标高8米处有主梁串连外,还藉多道穿枋与老金柱相连构成整榀构梁。

斗拱用45角的连网式手法,以优质的铁力木制作,构成轻巧飞逸的图案,一扫传统斗拱厚实、粗壮的外观。

1962年,国内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到此参观考察时,大为惊叹,称赞该阁楼的结构的确巧妙,在建筑史上是一个罕见的例子,并称之为“天南杰构”。

1963年2月,被列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成立县人民公园,开始对外收费开放。1982年2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容县经略台真武阁

本文作者:中国云彩(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