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看人很准,唯独对孙权看走了眼,后期孙权表现甚至远不如曹丕野史趣闻
孙权是孙坚的儿子、孙策的亲弟弟,孙坚乃当世虎将,在讨伐董卓时期,击败胡轸、力斩华雄;在兵进洛阳的时候,董卓亲自引兵与孙坚交战,结果遭到孙坚重创,他留下吕布掩护;吕布与孙坚接战,吕布最终不敌而败走,孙坚大军进入洛阳。可惜后来被刘表麾下的黄祖所伏,孙坚中箭身亡。

之后就是孙策的崛起,孙策真乃绝世枭雄,短短数年时间,就雄踞江东,成为首屈一指的大诸侯;麾下谋臣如云、猛将如雨,就连曹操听闻孙策平定六郡后,都叹息说:“猘儿难与争锋也!”并把弟弟的女儿许配孙策的弟弟孙匡,又让自己的三子曹彰娶孙贲的女儿。
但孙策却因为性格过于刚强,后被刺客所刺杀;但是孙策却在临死前,没将位子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天资聪颖的弟弟孙权;孙权少年时也的确不负“神童”之名,颇受孙坚喜爱,孙策对这个弟弟也的确疼爱;当时是乱世,孙策觉得自己的儿子还年幼,在这个乱世之中,无法立足,更别说崛起了。

孙权也的确颇有手腕,很快就整顿了江东的事务,坐稳了江东之主的位子。而且孙权还三伐黄祖,最终将其击杀,不仅为父报仇,还吞并江夏郡大部。在赤壁大战时期,孙权虽然表面懦弱,内心却是坚定异常,且充分展现了孙权的隐忍;在孙权的支持下,最终周瑜打败了曹操,赢得了至关重要的这场战役。
战后,刘备、周瑜等又追击至南郡,曹操只好撤回北方,留曹仁、徐晃在江陵,派乐进镇守襄阳。此时,甘宁在夷陵被曹仁包围,孙权采纳吕蒙的计策,留下凌统抵御曹仁,以一半兵力驰救甘宁,获胜而返。同年,孙权亲率大军围困合肥,派张昭攻打九江郡的当涂县;可惜无功而返。

公元209年,周瑜与曹仁相持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曹仁部死伤众多,最终弃城逃走。孙权得南郡后,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同年,刘备上表奏封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孙权与刘备在京口见面,借南郡等予刘备。两人的这次会见,巩固了孙刘联盟。曹操为防范孙权,强制内迁淮南的民众,结果引发江淮十余万户百姓惊慌,使其尽皆渡江归附孙权。
公元210年,孙权遣交州刺史步骘挥师南征。吴军压境,交州九郡无不臣服。交趾太守士燮率领众兄弟接受孙氏管制。唯有刘表所任命的苍梧太守吴巨阳奉阴违,最后被步骘所斩。孙权为笼络士燮,遂加其为左将军。公元211年,孙权将治所迁至秣陵。次年,修筑石头城,改秣陵名为建业。同年,又修筑濡须坞以防曹操南侵。

公元213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坞,孙权与之相持一个多月;这就是濡须口之战,孙权用水军包围曹军,抓获三千余人,淹死的曹军也有几千人。后来孙权几度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曹营。事后曹操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孙权早期的确有勇有谋,但是后期孙权犯下的错误,就让曹操收回之前的说法了。虽然爆发过多次合肥之战,但是影响力最大的还是莫过于第二次合肥之战;当时曹操主力在与刘备争夺汉中,孙权乘机率军十万北伐,结果反被张辽率八百死士冲击,后又被数千魏军打败,孙权狼狈而逃,几乎死在江边。

之后就是受曹操的诱惑,背后偷袭关羽,虽然夺得了荆州,但是却让孙刘联盟出现了不可弥补的裂痕,刘备实力大跌;后来刘备整顿军务,大举伐吴,反被陆逊打得几乎全军覆没,蜀汉实力再次大减,刘备也病死在白帝城,北伐曹魏的机会更加渺茫。
但是孙权更昏庸的,莫过于两宫之争了,没有处理好内部事宜,导致吴国在之后的时间里,实力不断被内耗所消磨,也的确可惜。而曹丕就不一样了,曹丕虽然也打过败仗,但是却立志超过他的父亲曹操,所以励精图治,在曹丕统治期间,魏国实力不断壮大,北部平稳,还恢复在西域的建置,在曹丕执政七年的时间里,也是曹魏发展最快最平稳的七年。
本文作者:黑白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