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一生有三忍,不只是玄武门之变,解读真实的唐高祖野史趣闻
说到唐朝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想到贞观之治,认为李世民才是大唐开国的绝对力量,而李渊作为开国皇帝只是过渡。后来玄武门兵变后,李渊成了太上皇,每日在后宫饮酒作乐,好像换了一个人,建国时的激情都散尽了,所以李渊留给后人的印象不太好,他被二儿子李世民的光芒遮盖,但事实那?如果李渊没有卓越的能力,如何成功开创大唐基业,仅凭当时年轻的李世民,恐怕还没成事,就被其他军阀给瓦解了。虎父无犬子,反过来也一样!

李家是关陇集团的核心,到了李渊这一辈更是达到巅峰,不过李渊七岁时父丧,年幼的他继承唐国公的封号,这是一种责任和重担,所以李渊总是小心翼翼。虽然他母亲是独孤皇后的姐姐,但是宫廷碾压向来严酷,历史记载李渊一直善于交朋友,就是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这为李渊起义打下了很深的人脉,届时为他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当然李渊也很自傲,毕竟年少就位高权重,隋文帝也很欣赏他,让他做了很多高官,早早的积累官场经验。

李世民是一个武皇帝,从李渊给他封了天策府上将,就可以看出李世民的军事能力,而李渊同样戎马半生,拥有深厚的战争素养,在为隋朝效命时打了几场漂亮仗。李渊前半生一直领军事,而真正打硬仗却从四十九岁开始,这时候李渊已经不年轻了,所以隋炀帝让他做了一些清闲的职位,但这一年李渊碰巧到达龙门,又碰巧遇见母端儿农民起义,所以他干脆展现力量打败了起义军,一下子收了上万人。隋炀帝觉得这位老倌还能利用,所以干脆让李渊继续战斗,其后李渊多次几百起义军等反贼。各位可能说起义军都是弱鸡,李渊打败他们很正常,但是李渊五十岁曾经与突厥人斗了一场,完胜。

个人最佩服李渊一点,能忍常人所不能忍,颇有勾践卧薪尝胆之姿。年幼时,忍同族以及其他关陇家族的压制,反而磨练了自己性格;中年时,忍隋炀帝的猜忌打压,却磨练了自己能力,反手招了几万人马;老年时,忍玄武门之变丧子之痛,为大唐的延续,成大唐太上皇。后人在评判李渊时,基本上都从性格软弱出发,这样很片面,这样的开国皇帝必然有独特气质,才能获得成功,成功从来没有偶然。
本文作者:朱子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