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下嫁”,不可信!野史趣闻
孝庄
孝庄太后大家太熟悉了,她是清朝历史上辅佐儿孙两代幼主(顺治和康熙)定鼎天下的伟大母性。关于她的“下嫁多尔衮”说法,在清代的典籍和档案中没有任何记载,但是在民间和野史中却传得有鼻子有眼儿,甚至成为了清初四大疑案之一。
“下嫁说”的最主要根据是清东陵的一道长达20公里的“风水墙”将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及众多的后妃们150多人的陵墓紧紧地围了起来,给人一种生死不离的印象,惟独庄妃的昭西陵却建在风水墙的外面。原因是孝庄下嫁多尔衮后自己也觉对不起前夫皇太极,无颜相见于地下。因此,她不愿死后被送回沈阳,与皇太极合葬,就嘱咐她的孙子康熙,将她葬在东陵。
孝庄晚年画像和清昭西陵
这个推论似乎有道理,也有说服力,唯独没有实实在在的历史根据,只能列为野史或传说之类,不足为信。
而据清典籍《太皇太后遗诏》记载,孝庄在死前对自己的安葬地也曾有过嘱咐,她对康熙说:太宗(皇太极)的山陵奉安已久了,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吧。于是,康熙遵旨,就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昭西陵。
孝庄年轻时画像
至于孝庄为了保顺治登基而下嫁摄政王多尔衮一事,也是疑点重重。首先,皇太极突然辞世后,掌握兵权的多尔衮为避免在明朝灭亡前夕的关键时刻,清王朝内部的分裂与自相残杀,提出了不满六岁的福临登基,改年号为顺治,自己为摄政王的建议,并得到了支持和实施。这本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谋略,在当时的形势下太正常了。况且手握重兵的多尔衮如果有篡政的野心,再怎么蠢也不可能去为了一个女人而放弃夺皇权的机会。
多尔衮画像
入关后,多尔衮继续分兵南下,节节胜利。同时,他以摄政王的身分总揽朝纲,借鉴明朝的制度,制定清朝各项制度。不可否认,此时的多尔衮实质上已经成为清王朝的缔造者和统治者。但是最关键的一步——废帝,他并没有走,说明他没有篡政的想法,更不可能是为了娶孝庄的一个条件。至于他死后刚刚亲政的顺治皇帝下令将多尔衮削去爵位,撤出宗庙,开除宗室名分,没收家产,平毁陵墓一事,是事出有因,也并不能说明“孝庄下嫁”的事实就存在。试想,如果太后确实下嫁给多尔衮的话,在多尔衮死后尸骨未寒的情况下,肯定没有人敢出来陷害他。另外,如果多尔衮确实娶孝庄为妻的话,那么他就成了顺治皇帝的继父。顺治这么搞倒搞臭多尔衮,那他就承认自己曾经认贼作父了。
顺治皇帝画像
一百多年以后,乾隆才彻底为多尔衮平反昭雪,认为当年是“宵小奸谋,构成冤狱”。也就是说多尔衮谋反,纯粹是奸臣的诬陷。
看来,多尔衮确实是冤枉的,“孝庄下嫁”也只是一种传说。至于多尔衮和孝庄之间是不是有些感情上的私密,就只有天知道了。
本文作者:龙爷书场(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