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子如杀子,隋朝二世而亡是因为隋文帝太宠孩子?野史趣闻
翻看史书,我们似乎形成了一种这样的一种观念,历代皇帝都是高高在上,不近人情,拿亲子亲女当政治的工具和筹码。其实这一观念也不是完全正确的,看看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的所作所为,会发现他饱含身为父亲对子女深深的爱和关怀,参与子女的教育培养与生活,唐朝魏征甚至以为,隋文帝对诸子的溺爱导致了隋朝的早亡。

隋文帝一直把前太子杨勇当做自己最心爱的孩子。就算后来废了太子,仍然认为他是自己的“情所钟爱”。
文帝与妻子独孤皇后为了儿子的前途,为他精挑细选了一门亲事,结下了与前魏皇室后裔元家这门亲。可是杨勇偏偏不领情,就是不喜欢父母给自己安排的原配妻子,还坦言:“阿娘不与我一好妇女,亦是可恨”,敢如此彪悍地抱怨皇后母亲,可见平时父母对他的万分宠溺和顺从。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虽然不满意杨勇独宠宠姬云氏,但还是顺了儿子的心意,封她为皇太子第一等姬妾“昭训”,还在云氏生下了儿子后,万分高兴,打算亲自抚养孙子,这一刻,似乎二人并不是一个帝国的头号统治者,而只是寻常百姓家慈爱的祖父祖母。

杨勇生活行事奢侈,还打造了纯金铠甲,一向简朴的文帝二人可不能坐视不管,但文帝并没有斥责儿子,也没有拿出身为皇帝的威势,反而以一个父亲的身份谆谆相劝。
废了杨勇的太子之位后,文帝一直闷闷不乐,怒责东宫属官没有教导辅佐好太子,甚至生出一股无名火,迁怒当初建议为杨勇儿子们取嘉名的陆爽,蛮不讲道理地说:“我孙子的事要你多嘴?”因为陆爽已经去世,文帝就将陆爽的子孙废黜除名。

文帝夫妻对待二儿子杨广也是尽显慈父慈母的风范。杨广出京就藩,文帝夫妻左右叮咛,回朝时,二人更是常去儿子府上探望。文帝夫妇为杨广联姻兰陵萧氏,听闻儿媳妇怀孕,特意把她从并州接到皇宫待产,并且亲养长孙杨昭。就算杨广设计窥探京城政治消息,文帝二人也没有加以约束。

三子杨俊性格温厚,甚至还想入佛门做和尚。文帝很是怜爱这个孩子,但在政务处理上,在生活作风上让文帝很是生气,杨俊患病后,文帝便把他召回京城令他闭门思过,其实则是让他好好养病,夫妻二人经常前去照顾。不过最终杨俊还是因病去世,文帝夫妻二人甚为悲伤,独孤皇后伤心得吃不下饭,文帝还为儿子罢朝。
四子杨秀因有争储之心,还在服饰行事上行僭越之事,被文帝重点打击。因被构陷诅咒父亲和弟弟,被废黜王位后幽禁。幽禁期间他上书请求见见心爱的儿子,文帝虽然被他气得“书夜愤叹、废寝与食”,但还是满足了儿子的要求。文帝虽然狠狠斥责了杨秀,但是在敕书里仍然深沉的说自己爱杨秀不会比杨秀爱儿子少。

文帝对幼子杨谅更是舐犊情深,直到杨谅二十多岁了还舍不得放他出京就藩。杨谅就藩时,文帝依依不舍送出很远。杨谅以防备突厥为借口,要求扩充武备文帝有求必应,杨谅招募扩充了私人军队至数万人,文帝也没有加以约束。还与他约定暗号,只有见到暗号才能回京,以保护幼子杨谅不被政治夺嫡所害。
其实正如文帝自己所说:“父子之道天性也,慈爱之心难夺也”。文帝的所为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和期望,只是宠爱孩子万万要有个度,不能一味迁就,如老话所说“宠子如杀子”啊。
本文作者:纸言片语说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