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招致“官渡之战”惨败的人性弱点,你是否也有呢?当心啊!野史趣闻

2018-11-10 09:05:20

书接上文。据《三国志.武帝纪第一》所撰,袁绍的谋士许攸贪财贱义,而袁绍不能满足许攸的贪婪,他就投奔曹操而来,将袁绍囤粮于故市和乌巢的至关重要的军情告知曹操,如获至宝的曹操认为事不宜迟,便精挑细选了五千名步兵和骑兵,令他们伪装成袁军的样子,亲率曹军杀奔故市和乌巢,实施了“火烧乌巢”的奇袭。经此一役,袁军一败涂地、鸟兽四散,不过,常言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是“门生故吏遍于天下”的袁氏一族呢?袁绍及长子袁谭逃至黎阳县,收敛袁军的残兵败将、又求援于袁熙和袁尚,重聚了七万馀的人马,可谓死灰复燃、旗鼓重振。

(重振旗鼓的袁绍)

即便袁军水汇云聚的消息传入了曹军大营,曹军也无可奈何,这一次“官渡之战”打得曹操心力交瘁、打得曹军精疲力竭、打得黎民百姓怨声载道,不得不休整一段时日了。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四月,曹操亲率五万馀斗志昂扬的曹军渡河北上,进攻仓亭县的袁军,史称“仓亭之战”,但《三国志.武帝纪第一》和《资治通鉴》皆是一笔带过,并未详述“仓亭之战”的战役过程,《三国演义》小说中的“仓亭之战”,因谋士程昱的“十面埋伏”之计而扣人心弦,但不可取信,故此,曹操和袁绍之间一决生死的“仓亭之战”,就留给读者朋友们尽情畅想了。

(“官渡之战”的胜方曹操)

“仓亭之战”的结果无需赘言,也可想而知,经历了“官渡之战”惨败的袁军已是惊弓之鸟、涣散之沙,哪怕是兵力略胜一筹也无济于事,曹军士气高涨、兵精将勇,可以说是胜券在握了。“仓亭之战”战败之后,袁绍急火攻心、积郁成疾,身体状况越来越糟,虽然他勉力支撑、仍平定了冀州的叛乱,且令刘备等人侵袭汝南县,但羞愧、耻辱、愤怒、凄凉、卑怯等等如同吸附在袁绍心脏上的水蛭一样,不断侵蚀和折磨他。最终,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五月,袁绍呕血不止、命归西天。

(气郁而死的袁绍)

当然,袁军惨败于“官渡之战(以及仓亭之战)”的因素千头万绪,不能一概归咎于主帅袁绍,可袁绍其人的问题非常严重,必须负上很大的罪责。曹操、郭嘉、田丰、许攸等人对袁绍的品评和论断可谓入木三分、一针见血,简而言之,可以归结于以下的三点:一.自卑:袁绍是庶出之子,除了仪表堂堂之外,并无过人之处,远远不及发小曹操的文武双全,故此,袁绍深感自卑、不愿正视自己的短板;二.自欺:袁绍贪慕虚荣、不切实际,听信一旁的鼓唇摇舌之人的谄媚,皆因他惯于自欺,而一个惯于自欺的人,难以辨别和抵制别人的谄媚和欺骗;三.自负:袁绍因自卑而自欺、因自欺而自负,往往自视甚高、自以为是,即便曹操奇袭乌巢、万分危急之时,异想天开的袁绍令袁军的主力部队攻夺曹军大营,全然不顾这一策略的可行性以及乌巢沦陷的危险性,如同一个赌徒认为自己下注必赢一般。自卑、自欺、自负,三者一脉相承、层层递进,成了袁绍的“性格弱点”。

(自视甚高的袁绍)

袁绍病故之后,袁氏一族陷入了兄弟阋墙、同室操戈的乱局,本该是长子袁谭继承袁氏一族的族业,但逢继、审配等人伪造袁绍的遗命,声称三子袁尚为袁氏一族的继承人,从此,袁谭和袁尚的明争暗斗不断,为了袁氏一族的继承权而不顾族业的安危,尽然的本末倒置。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九月至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八月,曹操亲率大军鲸吞蚕食袁氏一族的辖地,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互生猜忌的袁谭和袁尚兄弟二人完全不是曹操的敌手,恰在曹操和诸将认为袁谭和袁尚驻守的“古都”邺城可以一举攻陷之时,谋士郭嘉力排众议、进献奇谋,他认为袁谭和袁尚为了继承权而你争我夺,若曹军攻之太急,则求生心切的袁氏兄弟一定同心协力;若曹军暂缓攻势,则争权夺利的袁氏兄弟一定手足相残。曹操认为郭嘉言之有理,便采用了他的“欲擒故纵”之计,佯装挥师南下、征伐刘表,实则静观其变。果然,袁谭和袁尚的争斗日趋激烈,加之郭图、审配等人的传风搧火,气迷心窍的兄弟二人刀兵相向,在邺城的城门外发生了军事冲突,袁谭不敌袁尚、退守于南皮县县城,袁尚步步紧逼、率军围困了南皮县县城,逼得大哥袁谭走投无路,不得不归降和求援于曹操。

(逼上绝路的袁谭)

袁谭归降和求援的消息传入曹军的中军大帐,众人皆认为此事有诈、需三思而后行,然而荀攸认为袁谭是否诚心的归降、是否心怀叵测都无关紧要,只要他束手就擒,袁尚就少了一支外援,就有利于曹军攻夺邺城。曹操听从了荀攸的劝谏,率军北上、援救和招降袁谭。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月,曹军围困了“古都”邺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效仿了袁绍围攻曹军大营的策略,在邺城之前堆积土山、修筑箭橹,乱箭射杀邺城里的守军,而且双管齐下的挖掘地道、潜入邺城进行偷袭。土山和隧道尽毁之后,曹操令人决开漳河的河堤,以“水攻之计”淹灌邺城,致使邺城内的民舍尽没、粮谷尽霉、牲畜溺毙,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饥荒,超过一半的人活活饿死。最终,审配的侄子审荣开启了邺城的东城门,令曹军一拥而入,攻陷了邺城,只可惜袁尚逃之夭夭、留下后患。

(攻陷邺城的曹操)

曹军围攻邺城期间,心怀不轨的袁谭就反叛曹操,一连攻取了甘陵、安平、勃海、河间四县,逃离邺城的袁尚遁入中山县,袁谭还干出了“痛打落水狗”的行径,率军围攻中山县县城,袁尚和几位随从逃往故安县之后,袁谭吞并了袁尚的残部。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正月,曹操率军围攻袁谭据守的南皮县县城,袁谭想殊死一搏,但县城里的袁军还未集结完毕,曹军就攻破了南皮城。袁谭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一泄而尽,丢盔弃甲、披头散发的驱马奔逃,曹军的骑兵紧追不舍,袁谭的坐骑力竭而跌倒,他晃晃悠悠的起身,对曹军的追兵说:“咄,儿过我,我能富贵汝。”话未说完,曹军的追兵就斩下了袁谭的首级。

(平定冀州的曹操)

同月,袁熙的大将焦触和张南叛变,迫使袁熙和袁尚兄弟二人逃往乌桓,投靠了乌桓王蹋顿。至此,曹操即将踏上一次险象环生的军事冒险。

小考题:您认为主帅的性格对一支部队的影响有多大?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吗?欢迎您留言讨论。

(本号专注于历史拾遗、人物品鉴,还望您的关注和订阅,万分感谢!

相关阅读:幸亏此人死于非命,不然曹操打不赢“官渡之战”!你信不信?

“猪队友”的危害有多大?袁绍的一位猪队友,害得他输了官渡之战

本文作者:品读百卷(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