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君臣相和的典范,没想到死后却被皇帝亲自砸了墓碑!野史趣闻

2018-11-09 22:30:39

自古以来,皇帝和臣子的关系总是很微妙。明君贤臣和睦相处、昏君佞臣狼狈为奸等等。

今天要说的就是关于一代名相魏征和唐皇李世民之间发生的的故事了。



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君臣相和的典范了,并传为千古美谈。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且在魏征死后还很伤心的说我失去了一面宝贵的镜子。可是谁也想不到的

是,魏征死后不久李世民就亲自砸了魏征的墓碑,这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



我们先来说说魏征,魏征是河北人,曾经是李世明哥哥太子李建成的重要谋士。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在审问魏征的时候问他:“你为什么为李建成出谋划策来与我作对呢?”。魏征神情自若的告诉李世民说:“如果太子早听从我的话就不会有今日之死了”。李世民听了之后非但没有怪罪还对魏征委以重任!



李世民刚刚登基时踌躇满志、常常和魏征探讨自己为政的得失。魏征原本就是有济世大才的人的人,此时遇到了伯乐当然是知无不言、竭诚辅佐。而李世民也都很认真的采纳魏征的意见,还夸奖魏征说:“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着正是他可爱的地方啊”



而魏征性格耿直,敢于直言纳谏,前后劝谏李世民两百余次。为唐初的社会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有一次,唐太宗准备对关中地区16到18岁的成年男子实行大规模征兵计划。而魏征却极力反对,他对唐太宗说:“如果把水抽干而捕鱼,今年是可以捕到好多鱼,可是到了明年就会捕不到鱼了。而如果把森林烧了去抓野兽,那么到了第二年就没什么野兽可抓了。如果现在连16岁的青年也要征来当兵,那么势必会造成将来劳动力减少、农田荒芜、赋税无源、财政空虚的后果。”唐太宗觉得魏征说的很有道理就采纳了魏征的谏言。



还有一次,唐太宗在群臣的怂恿之下,准备去泰山封禅祭天,来炫耀自己的德行功绩。但是这种行为不仅仅浪费人力、物力,还会给沿途百姓带来十分沉重的负担。魏征很明确地劝告唐太宗:“隋末以来,全国战乱频繁,大片土地荒芜,各地受到的严重破坏到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如果陛下要去封禅,必然会带大批官吏和军队,那么一路上会给老百姓造成多大的负担呀!”唐太宗想到隋朝灭亡的教训,就立即取消了封禅计划。



魏征还经常劝谏唐太宗要居安思危,要兢兢业业的治理国家,还写了一份谏书给唐太宗,唐太宗认为魏征提的意见都很对,就把这份谏书贴在墙上,时时提醒自己!魏征和唐太宗君臣相和实在让人赞叹!

到了公元643年,魏征病逝。唐太宗非常难过,觉得自己失去了一位良臣,也失去了能照清自己过失的镜子!



但是,在魏征死后不久,就发生了让人始料未及的变化,魏征生前推荐的杜正伦因罪罢免,侯君集谋反被杀。李世民这时候也开始怀疑魏征有结党营私的嫌疑,又得知魏征曾把谏书给史官诸遂良观看,觉得魏征是在故意博得清正的名声,心里那个不爽啊,就解除了魏征长子魏书玉与衡山公主的婚约。



而过了一段时间,李世民越想越气,心里有气怎么办呢?李世民竟然亲自把魏征的墓碑给砸碎了!

实在没想到啊!一段千古的君臣佳话,竟是因为如此为终,实在是让人叹息!

本文作者:每刻看点(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