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无法尊敬李叔同野史趣闻

2018-11-09 11:04:06

最近几年,尤其是最近些日子,有许多人在读在谈弘一法师李叔同,把李叔同当成人生的坐标。

我不是弘一法师的信徒,也无法尊敬他。老实说,从1980年代至今,我几乎看遍了有关他的所有作品和传记材料(谈佛学的除外),我也敢说,我比朋友圈大量转发弘一法师生平文字的人,都更了解李叔同。

越是阅读我越是无法对这个人满怀尊敬。举一个例子,最近流传在网络上的有关李叔同皈依为弘一法师的文字:1918年(阴历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门,此后他在苏、浙、闽多家寺院,以普通僧人身份修习佛学,成为“大师”。

尽管有出入有演绎,但基本事实不会错:李叔同剃度数周的某一天,他曾经苦恋过、并且已经结发11年的日本籍夫人,闻讯悲痛欲绝,因为她还带着几个孩子,往后的日子怎么过?

诚子(李叔同妻子)携带幼子,从颠沛流离从沪上来到杭州灵隐寺。以绝望的心情怀希望与夫君见面,希望能挽回李叔同,回到普通人的生活轨道。然而如今的弘一法师让她失望了。他给她了一封信(全文照录、解读如下):

(原信)诚子:

关于我决定出家之事,在身边一切事务上我已向相关之人交代清楚。上回与你谈过,想必你已了解我出家一事,是早晚的问题罢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索,你是否能理解我的决定了呢?若你已同意我这么做,请来信告诉我,你的决定于我十分重要。

【按】既然既然重要,说明彼此在对方心中的分量。

(原信)对你来讲硬是要接受失去一个与你关系至深之人的痛苦与绝望,这样的心情我了解。但你是不平凡的,请吞下这苦酒,然后撑着去过日子吧,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魂。愿佛力加被,能助你度过这段难挨的日子。

【按】既然了解对方的绝望与痛苦,为什么还要做?

(原信)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名与财富。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的。

我们要建立的是未来光华的佛国,在西天无极乐土,我们再相逢吧。

为了不增加你的痛苦,我将不再回上海去了。我们那个家里的一切,全数由你支配,并作为纪念。人生短暂数十载,大限总是要来,如今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我们是早晚要分别的,愿你能看破。

在佛前,我祈祷佛光加持你。望你珍重,念佛的洪名。

【按】我们尊敬佛道佛法。对于佛门中人,这固然是一切;对于佛门外人,这又算什么?

叔同戊午七月一日

我有三点不能尊敬弘一法师:

第一,佛门深似海,佛门之外也深似海。我们不能拿一种博大去否定另一种精深。佛教徒慈悲为怀,所谓普度众生,就该以最大的善最深的爱感化对象。在出家这件事上,李叔同做到了么?他在对佛法负责了以后,对妻、子负责了么?

这些年来,流传了一首诗,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其中有句: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为什么“不负如来不负卿”能感动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因为在自己超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相关人的感受。

那一年去拉萨,我站在传说仓央嘉措会女友的酒店下,想起了这首诗,禁不住潸然泪下,冷风吹动我的衣衫许久。我们难道非要以所谓的宏大理想(无论是佛法,上帝还是政治理想),否定掉芸芸普通人生的意义么?

第二,许多人说李叔同是中国话剧史上开山第一人。呵呵,呵呵,看看中国近现代话剧史,李叔同的春柳社就是把翻译的西方小说,搬上舞台而已,论成就,洪深田汉欧阳予倩曹禺郭沫若夏衍老舍等,也许排二十位也轮不上李叔同。

第三,还有人鼓吹李叔同的诗歌如何如何超拔。李的作品不多,可以一一数来,除过传唱的“长亭外”以外,李的其他诗歌,委实平平。:从黄节苏曼殊到鲁迅、郁达夫、茅盾、老舍、冰心,从柳亚子、陈寅恪、钱锺书……还有后来的聂绀弩,群星璀璨,不比现代诗逊色,弘一法师的东西,实在难列旧体诗的大雅之堂。

对弘一法师的评价,不涉及他的佛理佛法研究。我也无意全面评价李叔同,也不想解刨他。网络时代,有个毛病,说谁好谁就是极致,真正做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了。对弘一法师的鼓吹,也有这种倾向(我要说,弘一法师在我眼里,因为过于决绝而近乎伪,这一点,他还不如他的弟子丰子恺来得可爱)。老是说,弘一法师在做人,演剧和写诗方面,不过尔尔。

逍逍客于长安城西稍门外“老树咖啡”修车间隙草作

本文作者:逍逍客说(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