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中期的制陶工艺和瓷器发明(上)野史趣闻
2018-11-09 08:03:38
殷商的历史,约从公元前1562年到1066年,长达五百年左右,很多人都认为夏朝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开始,商朝就是中华文明史的继续。公园前1579年,汤王用武力推翻夏朝,建立商朝,自己做了商朝的立国之君。
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中国瓷器发明是在商代中期。

最早在河南郑州二里岗商代文化遗址发现了一种质地坚硬、施玻璃质青釉的器物,如大口尊等,火度很高,轻轻敲击能发出悦耳的金属声。以后在河南、山东、江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现。硅酸盐科学工作者对这些器物标本作了多次科学测试,证明它的原料和历代公认的瓷器原料一样,不是普通的制陶泥土,而是一种高岭土。烧成的温度达1200±30℃,这个温度比任何日用陶器温度都高,和现代瓷器烧成温度一样。胎体表面的釉是和坯体同时烧成的高温釉。 一般陶器吸水性强,而它基本不吸水,坯体中有发育较好的莫来石结晶。从科学上可证明它完全符合瓷器的标准,应该是我国最早的瓷器。它的产品从商代中期开始,一直到西周、春秋、战国,工艺逐渐提高,形成独自系统。

随着时代的进步,陶器逐渐在人们生活中失去重要意义,瓷器则越来越重要。

瓷器的发明 在制陶工艺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在商代中期发明了瓷器。瓷器是用瓷土(高岭土)作胎,表面施一层玻璃质釉,经过1200℃以上高温烧成。瓷器的特点是胎体致密,不渗水,不透气,表面有一层高温烧成的玻璃质釉,不藏污垢,容易拭洗,清洁卫生,庄重典雅,这是陶器所不能比拟的。发明瓷器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用具的进步做出的一大贡献。
本文作者:瓷时瓷刻(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