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的全民偶像,宋仁宗赵祯有多伟大?野史趣闻

2018-11-08 23:06:53

喜欢的点个订阅吧!

原创:历史照妖镜

图片来源:百度

“仁政”,一直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没有一个帝王能以“仁”为谥号或冠以“仁”。宋仁宗在位42年,是宋朝皇帝中执政最长的,生性恭俭仁恕,以至于出现了宋仁宗驾崩时,宋朝就连乞丐都哭晕过去,就连讣告送到辽国时,竟“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史载辽道宗“惊肃再拜,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侯耳!

那么究竟宋仁宗有如何魅力能做到不止让全国百姓悼念,就连敌国辽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痛哭不止?

一个国家的皇帝死了,让本国黎民百姓哭得涕泪横流的事,屡见不鲜,但让邻国敌国的百姓和皇帝痛哭,并且表达出由衷的尊敬与哀悼。这样的君主,历史上即使不是绝无仅有,也是凤毛麟角。事实上,赵祯既没有太祖赵匡胤的雄才大略,也不像宋徽宗那样多才多艺,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论能力,他不如宋太祖雄才大略,论学问,他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艺;但论生前死后的名声,他却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一位皇帝。

赵祯庙号“仁宗”,“仁”就是对他的盖棺论定。所谓“为人君,止于仁”,这是对君主的最高评价了。宋仁宗的过人之处,即“仁”。宋仁宗亲政后对臣僚、对百姓比较宽容、宽仁,正史及宋人笔记都多有记述。仁宗在位41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他在位几十年里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大家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繁荣。他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修养生息,使宋朝达到一个科学文化文明发展的顶峰。

他在位期间虽然发生了和西夏国之战,但因策略应对大致得当,双方互有胜负,西夏因连年征战国力难支,最后两国和谈,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史称“庆历和议”。由此,大宋又取得了近半世纪的和平。尽管有种种外患内政上的问题,但仁宗一朝无论如何还是宋朝的治世,除却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颇有些盛世气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时期。其根源就在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重文抑武和宽宏大量。赵匡胤统一中国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向文官治国的转变,未杀有功大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赵匡胤制定了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廷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到了宋仁宗赵祯继位,把这个传统弘扬到最大。赵祯爱好学习,崇拜儒家经典。他首次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拿出来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开了“四书”的先河。

治世的出现,与仁宗赵祯“恭俭仁恕”的个人秉性与治国方针有关,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宽容仁厚,能容忍各种激烈的批评意见,哪怕是对他私生活妄加非议,听了也从不挟愤报复。表现出这位帝王确实具有相当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这在封建帝王时代,确实比较少见。他在位期间,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 士农乐业,文武忠良。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尤以“嘉祐之治”为多。因此他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赵祯性情文弱温厚,不事奢华,身为九五至尊,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衣食非常简朴,史书中记录了他大量严于律己的故事。有一次,仁宗在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仁宗回宫后,着急的对嫔妃说到:“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仁宗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我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仁宗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28枚,每枚钱一千。仁宗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28000钱,我吃不下!”他也就没有吃。

仁宗时代是一个知识分子精神上特别宽松的时代,文学艺术事业都很发达。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这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宋代官员待遇比较优厚,退休之后能够优游林下,吟诗作文。这种厚禄制度,使得官员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创作,所以文学艺术,成果累累,能够流传万世。宋代以科举取士,政府官员都是文学之士,在仁宗晚期,富弼、韩琦、文彦博、曾公亮相继为相,欧阳修参加政事,包拯为枢密院副使,司马光知谏院,王安石知制诰,真正称得上人才鼎盛,君子满朝。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能把整个世界推向近代化的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罗盘,都出现于仁宗时代。这样的事,历代只有宋代才有,宋代只有仁宗时代才有。

宋仁宗对读书人的容忍可以说已经超越了所有皇帝,当时,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此人应予以严惩,赵祯却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就授其为司户参军。

(看一个皇帝是否是圣君,看底下的大臣就知道了)

小编结语:“仁政”,一直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没有一个帝王能以“仁”为谥号或冠以“仁”。宋仁宗在位42年,是宋朝皇帝中执政最长的,生性恭俭仁恕中国从黄帝开始到溥仪逊位,4643年间,一共出了559个皇帝或国王。其中,有资料可查在位40年以上的不足20人,有的因穷兵黩武,导致国库亏空(如汉武帝刘彻),有的擅权造成国家动乱(如唐玄宗李隆基),有的无能以亡国告终(如后主刘禅、梁武帝萧衍)。赵祯却稳稳当当地做了42年太平天子。更令人感叹的是,当后世金兵占领中原后,曾大肆盗掘宋陵,但因为慑于宋仁宗的威名,独独没有对永昭陵下手。

宋仁宗赵祯,历史已经用“仁政”,去世“引得远近皆哭”为其盖棺定论。从公元1063年到公元2016年,历史已经流逝950多年,这950多年间,王朝兴衰更替周期律一直循环往复,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王朝更迭历史过程已证明,这块土地上的亿万万百姓,有幸赶上仁政、体验仁政、安享仁政,大多是梦想而已。

本文作者:历史照妖镜one(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