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得上仁宗庙号的,我只承认赵祯。野史趣闻
从庙号上看,就能看出赵祯是一个不错的皇帝。中国历朝历代,享“仁宗”庙号的不过六人,以正统的”大汉沙文主义“角度看,仅赵祯和朱高炽耳!
第一位”仁宗“居然是阿斗刘禅,他这庙号是匈奴人刘渊给的,说实话,一个亡国之君不配享此庙号。
其他三位“仁宗”是西夏党项人李仁孝,元朝蒙古人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以及清朝建奴爱新觉罗颙琰,这三位非汉人,也没啥好政绩也没啥好名声传世,群众基础薄弱,所以没啥人气也是再正常不过。
朱高炽不错,宽仁,敦厚,为他爷爷和他爹擦了不少屁股。可惜短命,仅在位10个月,不然,大明多延祚百年未必不可能。
今天要讲的主人公赵祯接力北宋第四棒,是正史和野史都公认的仁宗皇帝,也是在位最久的赵家人——42年,其实也不算久……
文治当属封建时代巅峰,政经学术达到新高度
仁宗一朝,经济、文教、科技、政治等方面皆达到一个巅峰,独领当时世界风骚。同时,也是先秦以来言论最开放的时期之一。必须承认“仁宗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
赵祯本人,《宋史》称赞他“为人君,止于仁”。又赞“帝诚无愧焉”。“仁”就是对帝王最高的评价,他的纳谏、节约、勤政,比很多皇帝多了一份真诚的人情味。都说天家无亲情,赵祯的孝和慈却是为史所称道。关于他的孝悌、仁厚、慈爱、节俭……几乎贯穿在宋史的字里行间。
赵祯的这些美德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终生奉行,他持之以恒的自制力实在令人钦佩。有仁兄这么评价:“以规范制度为前提的清净无为和休养生息,有时比皇权专制更能解放生产力”,我深以为然。
终北宋一朝,都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一群才华横溢的读书人再碰上一个脾气温吞心肠软绵的皇帝(嗯嗯,把当面指着仁宗鼻子开骂并吐仁宗一脸口水的那谁拉出去凌迟!),“仁宗盛世”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经济巅峰时代。虽然军事差强人意,但文风大盛,名臣辈出,范仲淹、富弼、韩琦、文彦博、欧阳修、吕夷简、庞籍、包拯、王安石、吕公著、吕公弼、司马光、韩维、韩绛……嘉佑二年欧阳修当主考官的那届科举,更出了苏轼、苏辙、曾巩、曾布、章惇、王韶、吕惠卿、张载和程颢等人。
嘉佑年间,这些文人代表着北宋文学、政治甚至军事的最高成就,和仁宗配合还是比较默契的,甚少党争,多实干,日子好过了就风花雪月,这得拜宋仁宗识人用人之能!
然后,仁宗特别指出:“柳七奉旨填词这个锅我不背!”
另外,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个都在仁宗朝!
武功亦可圈可点,全无弱宋之军事颓势
宋朝重文抑武,乃赵匡胤所定,子孙们只能奉行,数十年积累下来,军事弊端凸显。
赵祯当政时,对辽国以给以岁币,买双方的边境和平。这远比军队出征来得便宜,与其说是耻辱,不如说是外交策略,且换来和平发展,少掉军事开支和百姓伤亡,我认为很值。
赵祯时代的边军并非没有战斗力,比如仁宗朝少数对西夏的局部战争,也是获胜为多,辽国则基本没有侵犯,不能说当时宋朝没有国威、策略无效。宋仁宗一朝的外战主要是西夏,当时李元昊率领党项人闹独立,最终称帝,但仁宗一朝始终不承认其国际地位,而称“西贼”。
尽管军事上不顺利,但宋军也打得李元昊入主关中梦碎,府库空虚,财赋几近破产,只能“去皇帝位”重新接受宋廷册封。但宋仁宗实在实在实在是太仁厚了,居然还赐岁币给“西贼”……范仲淹不能忍,狄青也不能忍啊!
其他的小范围叛乱,比如广西侬智高、两淮王伦、贝州王则等都只是疥癣之疾,伟大的仁宗皇帝谈笑间,叛贼灰飞烟灭。
神奇的是,宋仁宗去世之后,契丹人还为他建了一个衣冠冢以示纪念。
宋仁宗是个有自知之明并且很自信的皇帝
《宋史》对仁宗一朝的评价是:“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
能做到以上这些,说明宋仁宗很聪明,我个人认为,他是个很有自知之明并且很自信的皇帝,能驾驭好方方面面。赵祯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在封建时代,算是很难得的。因此,他被历史学家称誉为“守成贤主”。
宋仁宗一朝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尤以“嘉祐之治”为多。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评价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仁宗,最好的皇帝,没有之一。
本文作者:高大大牙(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