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吴起的矛盾与不矛盾野史趣闻
战国吴起与孙武齐名,所著《吴子兵法》,不亚于《孙子兵法》。吴起一生,经历大小战役共76次,64胜12平,无一败绩。战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秦始皇的国尉尉缭子有一句话: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吴起也。但如此战功赫赫的吴起,却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
他母死不奔丧。吴起拜的第一个老师是曾参,学的是治国方略。曾子是谁啊,是大圣人孔子的高徒,位居儒家五圣(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之列。因“孔子之学,曾子独得其宗”,而被后人尊为“宗圣”,这可是个不得了的人物。当时,孔子及其多位高徒均已去世,天下以曾子名气最大,投身儒家这座大靠山,功名富贵还不是唾手可得。于是,吴起在鲁国安心读书,成绩很不错,老师很欣赏,不但倾囊相授,还介绍了齐国的一名贵族女子成婚,攀上了贵族亲戚,摆脱了布衣身份。一切都是那么顺当,那么美好,耐心等到学成之日便是当官发财之时。偏偏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他老娘死了。他痛定思痛,竟不回去奔丧。儒家以孝道传世,曾子一家更是数一数二的大孝子,《新语》上就说:“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调寒温,适轻重,勉之于糜粥之间,行之于衽席之上”。唐代皮日休也说:“曾参之孝感天地,动鬼神,自汉至隋不过乎。”儒家的重要经典《孝经》更是曾参所编。孝道乃是曾门儒家吃饭的家当,曾老师又怎能容得下这么一位不孝之徒呢?于是,师徒断绝关系,吴起被逐出师门。从此,吴起的不孝之名,传遍天下。
他杀妻表忠心。因大不孝被逐出师门,在古代相当于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很难再翻身。但吴起毅力远超常人,他不甘心啊,他一定要改变命运啊。于是他研习兵法,并在鲁国暂露头角,谋得了一官半职。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公元前412年,齐国国相田和率大军攻打鲁国,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鲁国危在旦夕。鲁国君主鲁穆公急了,他身边的读书人一大堆,却没有一个会打仗的。正火急火燎,鲁国相国公休仪推荐了吴起,说:“吴起兵法盖世,欲救鲁,必用起。”鲁穆公很高兴,那就赶紧拜将吧。然而,消息传出来,鲁国的读书人沸腾了,鲁国是礼仪之邦、孔子的故乡,怎么能用一个大不孝的儒家的弃徒。再一调查,他的老婆竟是齐国人,这绝对不能用啊,搞不好他还是齐国的奸细。鲁穆公一听,这怎么了得,赶紧核实,如果吴起是奸细就抓起来!吴起憋屈啊,眼看到手的荣华富贵说没就没了,搞不好还可能被关进笼子、掉脑袋。老婆啊,不要怪我狠心,怪就怪你生在齐国,来世再做夫妻吧。于是吴起恶向胆边生,找来妻子,拔剑一挥,人头落地。鲁穆公也震惊啊,这个心狠手辣的名利狂徒,妻子也敢杀,但齐军兵临城下,管不了那么多了,退兵再说。就这样,吴起踏着爱妻的头颅,用淌满鲜血的双手,接住了鲁国的帅印。
以上两事说吴起不择手段、十恶不赦、狼心狗肺都不为过。但他又有仁善、闪光的一面。
他劝君修德施德。魏武侯与吴起黄河泛舟,沿途山河壮美,魏武侯忍不住说:“魏国的山川多么险要、壮美啊!这是魏国的瑰宝!”吴起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说:“国家要稳固,要施德于民,而不是靠地势的险要。以前的三苗氏左边有洞庭湖,右边有彭蠡泽,但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灭掉了它。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但他也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也是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所以,江山的稳固在于施德给百姓,如果您不施德,就是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连说对、对、对。
他为兵吸脓疮。吴起当将军后,也没有一点官架子,坚持和士兵“三同”(同吃同睡同打仗),行路不乘马,还亲自背粮食,更要命的是,士兵身上生了毒疮,他竟趴在士兵身上帮吸脓疮。这真是爱兵如子的将军啊,历史上再难找到第二个人,这又怎么是那个母亲去世不回去奔丧、连自己的妻子都杀的人呢?
所以,把四件事情放到一起,吴起不是很矛盾吗?但摈弃表面的现象,深究事物的本质,事情其实并不矛盾。
首先,他母死不奔丧是为了求官。吴起的父亲是卫国的富商,他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地痞,吃喝嫖赌、打架斗殴,没少闹事,可是不知咋地,长大后他的心思变了,他想当官了。或许因为在中国的古代,商人是没地位的,即使你再有钱,没有生在贵族之家,照样被人瞧不起,吴起你怎么混也只是个小混混,一碰上贵族公子哥也只能被欺负。吴起好强啊,受不了这个气啊,于是他立志要做官,而且是大官。他四处给人送礼,不惜血本,求人当官。但春秋战国时代,注重门第,钱花再多也没用,而且卫国的官也缺德,竟收钱不办事。结果,送出的钱如石沉大海,荡不起一个圈。可怜吴起,散尽家财没有谋得一官半职,还被同乡人嘲笑讥讽。吴起窝着一肚子气没处出,一气杀了三十多个嘲笑讥讽的人,逃出了卫国。出逃之前,他向母亲发誓:“我吴起如果做不了大官,就不再回卫国。”母亲去世,他正跟曾子学习,还没有混出名堂;再者他杀了三十多个人,是一号红色通缉犯,回去不是自投罗网;第三是回去奔丧,今天灵柩送出门,明天就可打行李走人,儒家规矩,父母去世,儿子必需在家守孝三年,不准喝酒、不准吃肉就算了,三年不准当官这个受不了,不能回去。
其次,他杀妻表忠心是为了求官。老婆是齐国人,鲁国国君是绝不会任用他为将的。他可以休妻,但休妻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国君的忧郁,更何况还有一帮小人在指手画脚,有的还想乘此置他于死地。现在大战在即,机会稍纵即逝,容不得半点迟疑。况且,在古代妇女是没有地位的,刘备说:“兄弟如手足,夫妻如衣服。”刘备被吕布杀败,与孙乾寻小路投奔曹操。一天,投宿到一个叫刘安的猎户家,为了犒劳刘备,刘安想找些野味表示一番心意,可一时情急之中不能得到,看到妻子,灵机一动,便马上将她杀了。刘备知道是吃了刘安的妻子后,没有呕吐,也没有剧烈反应,而是称谢而别。曹操听说此事的反应是以百金相赠刘安,显然是对刘安杀妻行为的赞赏,这充分说明刘安杀妻不是要问罪的举动,是值得褒奖的行为。所以,吴起杀妻有他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基础。我们宁愿相信,吴起的妻子为了成全丈夫功名,选择了自杀。
第三,他劝君修德施德是为了当官。当时,吴起在魏国站稳了脚跟,甚至如日中天。国势愈强盛,他的地位也愈稳固。如果国君不施仁政,国家动乱,他的地位也不保,“大厦将倾,安有完卵”的道理他比谁都懂。所以,他要劝君修德施德,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保住自己的官位。
第四,他为兵吸脓疮是为了当官。古代“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吴起深谙其道。在攻打中山国时,士兵当中有一个人患了毒疮,吴起跪着亲自为他吸掉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痛哭起来。有人感到奇怪,问大娘,大娘说:“吴起也吸过孩子父亲的伤口,孩子的父亲便不要命地冲在最前面死了;现在吴起又为我的儿子吸脓疮,看来我儿子的死期不远了”。所以,为兵吸脓是为了使军中将士对他唯命是从,争相效死。打了胜仗,自然就可以保官升官。
所以,四件事情看似矛盾,实不矛盾,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当官、当大官,出将入相,建功立业。我们可以学习《吴子兵法》,可以学习吴起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进取精神,但绝不能学吴起弃母杀妻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恶痞行为。
本文作者:情系邕江(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