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的古人竟穿开裆裤?原因其实是……野史趣闻

2018-11-08 18:01:09

在《三国演义》等古代影视作品中,我们常会看到,在古代上流社会的正式场合,人们都采用跪坐姿,即把臀部放在两脚的脚跟上;直到现在,人们仍然用“纨绔子弟”比喻指富贵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在日本,这种坐姿更是延续到了近代。这些,都和古人的裤子有关。

《三国演义》里的跪坐姿 网络配图

原来,在东汉以前,不论男女,人们都穿着裙子一样的“裳”,而且“裳”里不穿内裤。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种无腰无裆,只有两条裤腿套到小腿上的“胫衣”,又叫做绔或袴。富贵人家的子弟往往穿用细绢做的无裆裤,叫做纨绔,所以后来人们也用纨绔子弟一词泛指富家子弟。

明代朝服赤罗裳(山东博物馆藏)网络配图

即便到了秦汉时期,奇特的裤子也只包裹整个腿部,依然没有裤裆。所以古代就会出现这样一种逗趣奇特的现象:不论参加宴会,还是商讨国家大事,或者是读书学习等等场合,都会看到古人直挺挺跪着的身影。这样的坐姿一来使人显得很恭敬,便于集中精神;二来可以防止走光,更方便上厕所,但却很不舒服。

古人宴饮图 网络配图

因为这种奇特的裤子,古代还延伸出了相关礼法。比如上马车时,要特别注意周围有没有尊贵的女性,避免上车抬腿时走光失礼。

敦煌138窟壁画中同时出现了数张四足床和禅椅 网络配图

“开裆裤”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东汉以后,聪明的人们果断改进了裤子的工艺,研发出了合裆裤。但是这种奇特的跪坐姿仍然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唐代,凳子和椅子出现以后,人们觉得坐在椅子上要比跪着办公聊天舒服多了,更不用担心尴尬的走光,才渐渐舍弃了跪坐姿的做法。而这,恰恰正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网络配图

本文作者:历史天空中的一片云(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