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的离婚率是历朝历代中最高的?野史趣闻

2018-11-08 16:02:44

中国的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比较低,对女性的要求是三从四德。女人离婚或再嫁是件极其艰难的事。但凡事都有例外,中国的历史时间跨度大,也就有了例外出现的机会,这个例外就是唐朝。唐朝的离婚率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是最高的。本次就来谈谈,唐朝的离婚率为什么会突然上升?

唐朝的“胖美女”

先来说说为什么在古代女方提出离婚是那么困难?究其原因,是古代人近乎变态的贞操观,按照孔老夫子等人的观点,所谓贞节不只是单纯的不失身,还包括不改嫁、丧偶的情况下坚持守寡等等。

当时的广大妇女别说提出离婚,就是产生这种想法都是相当可耻的行为,但是男人却可以随时提出离婚,即所谓的'休妻'。所以婚姻对男人来说就如同脸上的青春痘,想挤随时都可以挤,但对女人来说却如同脸上的皱纹,想丢是不可能的。古代被婚姻压迫的妇女们就是不折不扣的'婚奴'!倘若一个女人想要离婚,按照当时的法律她必须要入狱一年才能如愿以偿。所以,在中国漫长的历史画卷中,'离婚'这个名词属于生僻词语,'休妻'倒是属于常用词语。

唐朝仕女图

唐朝是个十分开放的王朝,从建立的那天起,就在不断的颠覆世人的认知,打破封建礼教。例如:唐朝以前的女人以瘦为美,唐朝的女人就以胖为美;以前的后妃都住宫里,唐朝的后妃却可以在宫外自建府第;以前的大臣不敢对本朝皇帝说三道四,唐朝的大臣除了对本朝皇帝公开说三道四,像白居易这样的文学泰斗还为皇帝编爱情故事。所以唐朝出现和许多例外。

唐朝的女性在历史上应该是最幸运的,《唐律》规定,结婚前可以自由恋爱、私订终身,如果父母不同意那是父母的事,只要二人情投意合,法律会给予绝对的支持,只有未成年而不从尊长者算违律,真可谓我的爱情我做主。 那么结婚后如果婚姻不幸,女性想要离婚又会怎么样呢?

《唐律》对离婚有三种规定:

一、协议离婚

指男女双方自愿离异的所谓'和离':'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

二、促裁离婚

指由夫方提出的强制离婚,即所谓'出妻'。《礼记》曾为出妻规定了七条理由:不顾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哆言、窃盗。《唐律》也大致袭用这些规定,妻子若犯了其中一条,丈夫就可名正言顺地休妻,不必经官判断,只要作成文书,由乙方父母和证人署名,即可解除婚姻关系。同时,《唐律》又承袭古代对妇女'三不去'的定则,即曾为舅姑服丧三年者不去,娶时贫贱后来富贵者不得去,现在无家可归者不得去。有'三不去'中任何一条,虽犯'七出',丈夫也不能提出离婚。

三、强制离婚

夫妻凡发现有'义绝'和'违律结婚'者,必须强制离婚。'义绝'包括夫对妻族、妻对夫族的殴杀罪、奸杀罪和谋害罪。经官府判断,认为一方犯了义绝,法律即强制离婚,并处罚不肯离异者。对于'违律为婚而妄冒已成者',也强制离婚。

唐律疏议

《唐律》中的这些明文规定,就本质来说还是为了强化封建宗法制度,巩固家长制度之下的夫权。但也有积极和开放的一面,在强调子女从一而终的封建时代,能够以法律形式规定夫妻不合女方可提出离婚,无论是一大惠民政策,有特殊情况的,不准其夫擅自提出离婚,否则处一年有期徒刑,无疑对夫权是一个限制,对妇女利益是一种保护。唐朝也不鼓励妇女守寡,《唐律》中对于妇女离婚改嫁和夫死再嫁,没有约束和限制,这就从法律上为婚姻的相对自由制造了一定的条件。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是妇女的地位有所上升。

因此,唐代所生的公主中再嫁、三嫁者甚多。仅仅唐肃宗以前的公主,再嫁的就有23人,三嫁的也有4人。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唐朝在妇女权益保护这部分是一大创新。在男人失去提出离婚的专利权的唐朝,女人第一次有了对不满意的婚姻说不的权利,第一次可以和丈夫在法律面前平等的提出离婚,于是唐朝的离婚率就高居不下。

本文作者:y逐鹿中原s(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