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华上将:南渡乌江野史趣闻
1935年春天,长征红军第一方面军于北渡天险乌江以后,原定的战略方针是经黔北入川,从宜宾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造新的根据地,然后北上。
我军行至黔西北赤水河畔的土城,与堵截我军的四川军阀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战斗。这一仗没有打好,部队伤亡较大,而当头堵截红军的敌人还保持着有生力量。他们地形熟悉,以逸代劳,集中大批兵力集中于川黔边境,并在长江沿岸构筑了严密的封锁线。红军的背后,薛岳所部的周浑元、吴奇伟两纵队又一直追来,使红军在乌江与赤水河之间陷于背负受敌的境地,战略回旋地区也缩小了。当时要按既定方针,突破川军的堵载入川是很困难的,但是红军北上抗日的目标是坚定不移的。
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党中央改变了过去在战略上的错误路线,摆脱了被动状态。因而有可能采取更为主动、灵活的战略方针,以便保存自己,打击敌人,完成长征的任务。
完全出于敌人的预料之外。红军于占领云南东北部的威信之后,又立即挥戈东向,再战桐梓、楼山关和遵义城 ; 三月间,三渡赤水河,又入川南。蒋介石匪帮以为红军又要渡江北上,赶忙调集大军堵截,在云贵川边境大修确堡工事,构置封锁线。不料红军又突然折回贵州,在茅台附近四渡赤水河,把敌人全部抛的远远的。
为了以大规模的运动战和游击战调动敌人,使红军主力选择更为有利的路线继续北上入川,一方面军于1935年的3月底,以突然的行动回头向南,再渡乌江。
南渡乌江的先遣部队是由一军团一师三团担任的。先遣部队的任务是选择敌人江防薄弱处实行强度,强度之后在肃清其他渡江的敌人,支援主力过江。当时我奉军团首长的命令,随三团先头部队行动。
部队经过一个夜晚的急行军。袭占了离江边六、七十里路的鸭溪镇。在军阀王家烈和反动政府压榨下的老百姓,听到红军到来当晚就开店迎接红军,街面顿时热闹起来。可是,因为一个月以来,敌人在乌江南岸封锁消息,断绝行人来往,对江边敌人的情况还是弄不清楚。部队在鸭溪镇稍事休息,次日下午一时由鸭溪出发,飞快地向着江边前进。又经过一个下午和一个夜晚的行军,在3月31日到达乌江边。
乌江北岸的大山高约1500公尺。部队在靠近江边的山背后隐藏下来,封锁了消息,然后一面侦察敌人江防的情况,一面做渡江的准备。军团工兵连配属给三团执行先遣任务。在那天阴雨连绵的日子里行军作战工兵是最苦的了。他们逢山开路,逢水架桥。在经过长途跋涉到乌江边之后,别人还可在战事发起之前,稍息休息一下,而工兵同志连吃饭睡觉也顾不上,立即开始了战斗,他们紧张地砍伐竹子,结扎竹排。
战斗之前,乌江岸上是惊人的沉静,天空中阴云密布。
团营指挥员以及突击队的干部到江边实地考察了地形。乌江对岸是笔直的峭壁悬崖,江水轰鸣着滚滚东去。江面并不很宽,然而水流湍急,礁石层出,石壁下汇成险恶的漩涡。人和船只如果陷进漩涡里就会立即被它吞没。
根据侦查到的情况,得知对面渡口的守敌系薛岳所部91师的一营人。他们是在一个月以前来到的。构筑了坚固的堡垒,把可供渡江的船只和可以登陆的道路全部破坏和封锁了。
经过向群众调查和仔细观察,发现对岸石壁上有一条象锁链似地从悬崖挂下来的羊肠小道。据当地群众说,这是渔民下江时常走的小道 ; 从底下爬上去,约在50公尺高的地方,便是用两根树木构成的一条悬桥,桥头上有一个石洞,据说有一个班的敌人,据险扼守着通向山顶的唯一孔道。这地形实在太险要了,看来只要敌人有手榴弹和石头,我们就很难攻上去。假使他们再把那两根搭成悬桥的木头抽调,我军扁休想通过。
原来打算趁着敌人尚未发觉,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强度过江。一营前卫分队到达渡江边五华里处。即伪装向江边运动。但是,很快地就被敌人发觉,因此只好改偷袭为强攻。部队进行了政治动员,号召全体同志学习北渡乌江的勇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全体干部战士斗志昂扬,并且提出了渡江战斗竞赛,看谁打得顽强勇猛,看谁先到对岸,看谁先占领并巩固住江边的阵地。同志们都下了决心,只有前进,打垮敌人,不能回头。
一营的一个排担任了首批渡江的任务。时间不许拖延,紧张地做好了准备工作,全排的干部战士便在火力掩护下,坐上竹排向对岸划去。山顶上的敌人疯狂地向竹排射击。竹排在惊涛骇浪中打着旋转,顺流而下,没法把握方向,竹排在激流巨浪冲击下,一会儿飘上,一会儿沉下,半个钟头以后,不但没有渡过去,反而又漂回北岸来。我们分析了当时的情况 :水流那么湍急,即便先先头能强渡过去,竹排来回渡一次也需要一个钟头的时间,而敌人又在拼命地封锁,看来,日间强攻难以奏效,于是,准备夜战。
黄昏以后,天气突然变了,一刹时,狂风大作,雷雨交加。夜,黑的对面不见人。天色与乌江的浊水难以分辨。江水,震耳的咆哮着。这样的天气增加了我们渡江的困难。可是,这对敌人也起了麻痹作用,愚蠢的敌人认为在在这狂风大雨的夜里,红军是根本没法渡江的。然而他们错了,红军最善于从困难中克敌致胜,坏天气恰恰变成了掩护红军渡江的好条件。
夜晚十点钟在暴风雨的掩护之下,一营白天渡江未凑效的那个排又登上了竹排。竹排从预定登岸点的上游放出后,顺流斜刺而下,冲到江心,瞬间消失在黑暗中了。经过同江水的一番搏斗之后,这个排的勇士们终于胜利地到达了对岸。而敌人却没有发觉,由于天色太黑,南岸的敌情又不熟悉,北岸我军无法以火力支援他们,只能靠他们发扬独胆精神,根据情况进行战斗。
勇士们渡江之后,静静地隐蔽在江边的一个岩石下,个个浑身都湿透了。三月的夜晚,寒气从江上袭来,冷得发抖。他们派出去三个战士进行侦查,终于到找到了石湾上那条小道。三个战士抓着石壁上的野藤米带结成绳子,一个一个顺着石壁间的小路爬上去,然后,又悄悄的摸到了吊桥边。一道闪光掠过,战士们看到了埋伏在桥头洞口的敌人哨兵。几个手榴弹扔了过去,敌人有的被炸死,有的狼叫似地喊着“红军来了!'没命地跑下山去。
占领了这个险要的隘口,打开了通向南岸山上的孔道。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便源源过江,到早晨3点钟已经渡过了一个连。为了动员部队进行顽强战斗,扩大胜利,我们当即派团总支书记吴法宪同志也过了江。过江的连队分散在运动至离敌主阵地100公尺左右的地方隐藏下来。
敌人遇见这样突然的打击,又弄不清红军有多少人过了江,见山头堡垒已失,慌作一团。我军于佛晓时,实行突然袭击,当即消灭敌人一个连,接着全营敌人就一起垮下去了。
工兵连架起浮桥,天亮后师主力已全部过了江,并乘胜前进,迂廻到乌江下游的几个渡口的后方。沿江零散守敌全部全被消灭在江边。
前卫分队在离开渡口七八里路的地方,捉到了一个从息烽敌军师部派来的传令兵,他带着一封万分火急的信,要渡口守敌营长无论如何不惜一切代价收住渡口,等待援军。我们得到这个情况后,当即留一部分兵力守住渡口。主力沿公路向通往息烽的婆场前进。半路上,果然遇到敌人增援的一个营,他们还蒙在鼓里,根本没有料到迎头碰上了红军,我军一个猛攻,就把这个营的敌人大部消灭了,营长也被活捉。我军乘胜向贵阳方向长驱疾进。同时扬言要打贵阳。
这可吓坏了王家烈。急忙调兵遣将镇守贵阳。红军派出一部分部队在贵阳城外摆开阵式,贵阳方向警戒起来。主力却从离城里四、五十里的地方往西南而去。那时蒋介石以为红军去而复来,要在贵州建立根据地,或东去与二方面军汇合,于是把川军主力齐集黔北,又命令薛岳部队及湖南军阀由东面堵截,他便亲临贵阳督战,红军却乘虚直插云南,并且又做出了要打昆明的姿态。于是,云南军阀又慌了手脚,蒋介石又慌忙赶到昆明督战,而红军主力去又掉头直向西北,又把白军远远地抛在后面。红军调动了敌人,从容地度过了金沙江,跳出了数1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解放军30年征文编辑部供稿。)
(原载《红旗飘飘》第13集,1959年10月出版)
[王金昌]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本文作者:王金昌(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