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战力堪比岳飞的大将,雪了靖康耻之恨,一人建立了南宋的防线野史趣闻

2018-11-08 15:04:49

宋朝历史上出来岳飞这样个名将,但是岳飞却被奸人所害抱憾终生,然而岳飞死了,他的岳家军却没有灭,早宋朝的历史上一直都有岳家军的身影,岳家军的将士浴血奋战,后来更是出了一个堪比岳飞的牛人,就是孟珙。

宋朝名将孟拱 ,祖上出身岳家军。灭金报靖康之耻。在蒙古在欧亚所向披靡的时候,从蒙军手里夺回湖北襄阳,袭击河南逼降部分蒙军,在四川屡次打败蒙古,几乎一个人建立了南宋的防御阵线。

金国皇帝在蔡州,蒙古攻蔡被打败,于是联合宋。孟拱首破蔡州,金两任皇帝死,金国皇室被宋军屠戮殆尽。

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在南宋的川蜀、荆襄发动了全面入侵,双方的战事十分激烈。端平三年(1236年)十月,蒙古军中路在主将塔察儿的率领下又猛攻南宋的蕲州(今湖北蕲春)。宋理宗命孟珙救援蕲州。塔察儿对孟珙的能力一清二楚,不愿跟他过多纠缠。孟珙刚到,塔察儿而就撤围而去,准备转攻江陵(今湖北荆州)。

孟珙深知力量悬殊,强按住心中怒火,先集中力量封锁江面。接着他施展疑兵之计,以少示众,白天不断变换旗帜和军服颜色;晚上就虚张火把,沿江排开数十里,摆出一副大军来援的样子。蒙古军不知虚实,顿时惊慌不已。孟珙便趁机传令出击,大战一场,连破敌二十四座营寨,抢回被俘百姓两万多人,并将蒙军的渡江器具一并焚毁,取得了胜利,遏制住了蒙古的进攻态势。蒙古军无奈之下,只好撤军。

嘉熙元年(1237年)十月,蒙古军再度南侵,在宗王口温不花、大将张柔率领的主力进攻黄州。黄州保卫战首先在江面展开,孟珙派遣部将水军攻击蒙古水军,宋军奋勇作战,迫使蒙古军阵势大乱,退缩到长江北岸,并俘获战船两百余艘。到了第二年(1238年)的春天,死伤“十之七八”的蒙古军终于撤退。孟珙又一次扭转了南宋的被动战局。

嘉熙二年(1238年),孟珙积极谋求进兵,收复中路重镇——襄阳府,于是宋军就在荆襄战场展开了反攻。同年十二月,宋将张俊收复郢州(今湖北钟祥),贺顺收复荆门,刘全在冢头、樊城、郎神山三次击败蒙军。三年(1239年)初,收复信阳军。在宋军的强大攻势面前,襄阳蒙将刘义捕获了游显等人后向宋军投降。至此,宋军收复了整个荆襄地区。

襄阳开始逐渐恢复了元气,重新成为军事重镇。盂珙一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老方法,学习蒙古人的方法,主动出兵骚扰,破坏蒙古的攻势准备。盂珙命令张英出随州,任义出信阳,焦进出襄阳,分路连续袭扰蒙军,让蒙古军无法安心屯田。同时派遣部将王坚偷袭顺阳,将蒙古军积聚的造船材料全部烧毁,又派遣部将张德、刘整分兵攻入蔡州,将敌人的物资仓库烧了个一干二净。蒙古人完全没想到,一向被动挨打的宋军居然能搞起积极防御。可以说,宋军取得了一次对蒙古军后方基地的进攻性作战的重大胜利,把敌人的攻势扼杀于萌芽中,史称“邓穰之战”。

当京湖战局有所缓解后,孟珙又奉命紧急驰援岌岌可危的上游四川战场。孟珙的军事防御体系部署得当,环环相扣,遥相呼应。蒙古军用自己血肉的脑袋硬生生往孟珙的铜墙铁壁上撞。孟璟于归州西大垭寨更是经历一场激战后大获全胜,蒙古军丢盔弃甲后撤至夔州,之前缴获的物资又统统还给了宋军。这便是史上著名的“大垭寨之战”。就是那本该用于防守的几千宋军,把十多万蒙古野兽硬生生砍了回去。这次,45岁的孟珙凭借杰出的战功获得了宋廷的高度认可,继岳飞、毕再遇后成为了南宋第三位旗帜性大将,并且承担了建立四川防御体系的重任。经过孟珙大力整顿,以及两年后新任四川制置使余玠的治理,四川战局焕然一新,恢复战斗力的宋军一直坚持到宋亡数年后。

不久后,孟珙进封汉东郡侯爵,兼任京湖安抚制置使,统领长江上游、中游的防务,正式成为南宋两个战区的主帅。

然后是屯田。屯田使得军队的后勤供应得到了充分保障,朝廷也降诏奖谕。孟珙贡献最大的是藩篱三层理论。他奏请朝廷,准备设立三层防线,第一层设在川东的涪州、万州,第二层设在湘西北的鼎州、澧州,第三层则设在湘西南的辰、靖及广西的桂州一带。全称“藩篱三层”。

“藩篱三层”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尤其是当时不被重视的第三道防线。孟珙已经指出蒙古军从云南、广西迂回进攻湖南的可能性。果然,在孟珙去世六年后,忽必烈、兀良合台等人过吐蕃、灭大理、入湖南,得到了应验。

孟珙的一生征战无数,战功堪比岳飞,为南宋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一个人能力再强也无法改变历史,在历史的长河里孟珙只不过是稍稍推迟了宋朝的灭亡,但是不得不说他依旧是一代名将。

本文作者:鉴史阁(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