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原来古代光绪皇帝是这么死的!野史趣闻
光绪皇帝全名爱新觉罗·载湉,他的父亲奕譞是道光帝第七子,母亲是慈禧太后的胞妹。1874年,同治皇帝去世,因其没有子女,慈禧太后决定立载湉为帝。当时载湉才四岁,被抱进宫时睡得正香,醒来才发现自己做了皇帝。但当皇帝一点也不好玩, 远离父母兄弟姐妹,每天要学习繁琐的宫中礼节,还要不时受到慈禧太后的严辞训斥。恽毓鼎的《祟陵传信录》这样评述光绪的帝王生活: '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实游暇豫之乐。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

光绪依皇室定制,6岁时到毓庆宫,师傅是翁同稣和夏同善。起初光绪非常厌学,经常哭闹、发脾气,后来他父亲奕譞来陪读,他的情绪才稳定下来。到15岁时,光绪的文章、学问都颇有可观,他的一篇御制文有几句话非常符合圣人言论: '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有忧民之意,爱之深,故忧之切,忧之切,故一民饥,日我饥之,一民寒,日我寒之。'此论虽无新意,却可说明他懂得做皇帝的基本道德。

但朝中大权完全操纵在慈禧太后手中。一直到光绪17岁时,慈格才同意让光绪亲政,但凡一切大事, 都受慈禧掣肘,凡慈禧不同意的事,就很难办成。光绪早就习惯了受她支配,倒是安之若素。'上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这是光绪为帝的真实写照。

《马关条约》签订后,举国愤怒。1895年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8省举人'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要求。年轻的光绪激动了,决心从慈禧的控制下挣脱出来,支持变权,兴国家而有所作为。他对慈禧太后说: '太后若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光绪几经努力,慈禧太后终于同意他变法。

众所周知,光绪和康有为等改良派掀起的'百日维新'遭到慈禧镇压失败了,从此,光绪一直在软禁中度过,但名义上,他还是皇帝,不过形同木偶,大臣上奏时,他往往不发一言。有时慈禧太后示意他表态,他才顺着慈禧的意思说一两句。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暴毙,终年38岁。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死了。两大'冤家'之死仅隔一天,难免引起猜测。关于光绪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光绪身体一直不好, 因病而亡的可能性很大;有人认为,光绪是被人毒杀。至于下毒的人,有人猜测是慈禧指使人干的,也有人猜测是袁世凯或太监李莲英指使人干的。但是,争论者拿出的只是逻辑推测而非事实,因此没有充足的说服力。

为了破解这道历史谜案,从200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组成了'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专家们历时五年,利用现代高科技仪器,对清西陵文物管理处提供的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以及墓内外环境样品进行了反复的检测、研究和缜密的分析,结果发现:光绪的头发截段和衣物上含有剧毒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头发上的砒霜总量就高达201毫克左右。

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教授等13位专家联合撰写的《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称,根据相关研究,常人口服砒霜60至200毫克就会中毒身亡。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剂量,中央电视台主任编辑钟里满通过搜集到的文史资料,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光绪帝系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而亡。

2008年11月14日,适逢光绪帝去世一百周年,研究方正式公布了光绪死因。那么,毒死光绪的凶手究竟是谁呢?目前尚无定论,也许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
小编感觉光绪是一个非常值得同情的皇帝,他不荒唐、不昏庸,他有思想、有抱负,但他什么也做不了。所以他所承受的痛苦和矛盾非常深重。在中国历史上,多数皇帝只是'形象代言人',而非'最高执行官',如果他们知道自己只是一个'临时演员'或'终身演员',他们的心态会好得多;如果他们以为自己是'最高执行官',想做点什么,往往会遭遇挫折,甚至赔掉性命。

让人不解的是,光绪已经成了木偶,还是有人想杀死他。当时清朝内忧外患,已经要亡国了,那些当权者们还在搞'窝里斗',真是太可笑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如此简单的道理都不懂,真是太可怜了!

本文作者:那抹疼真的有点假(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