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与慈禧母子失和内幕野史趣闻

2018-11-08 07:35:26

咸丰皇帝天生体弱,又因为纵欲过度导致早亡(30岁),所以一生只有两个儿子。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次子一出生就夭折了,只剩下长子载淳长大成人。这个载淳,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

咸丰死后,同治皇帝继位。咸丰的皇后理所当然被立为太后,徽号慈安,人称东太后;而同治皇帝的生母,虽是咸丰皇帝的妃子,却母凭子贵,也被立为太后,徽号慈禧,人称西太后。

按说,慈禧是同治的亲妈,同治应该与慈禧亲近。可令人意外的是,同治与慈安更加亲近。同治到慈禧的宫里请安时,按照流程做完那套礼仪后,立即离去;而他给慈安请安时,却愿意在那里多待一会儿,与慈安聊聊天。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慈禧与慈安的性格不同。

慈安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拥有传统东方女性的一切美德:温和,善良,宽容。同治与慈安相处,应该能够感受到博大的母爱。

慈禧却正好相反,她虽为女儿身,却有一颗男儿心:强硬、冷酷、旺盛的权力欲。同治与慈禧相处,应该会很有压力。

将同治与慈禧的失和第一次公之于众的,是同治大婚。

当时,有两个准皇后待选:一个是温厚的阿鲁特氏,另一个是精明的富察氏。慈安比较喜欢阿鲁特氏,而慈禧更喜欢富察氏。两宫太后的意见难以统一,最终决定交给同治自己选择。

同治站在了慈安一边,选择了阿鲁特氏。从此,慈禧对阿鲁特氏百般刁难。

同治死前,曾经把军机大臣李鸿藻召到病榻前,让他起草遗诏。遗诏主要分两部分,一是“立贝勒载澍承嗣皇考之后,庶国有长君。”二是限制慈禧的权力,对她的垂帘听政有诸多不满。当时,皇后阿鲁特氏在场。

可惜,李鸿藻是慈禧的心腹。他从同治的宫里出来后,立即跑到慈禧的宫里,告知了此事。慈禧恨得牙根痒。

李鸿藻与慈禧的渊源,要从咸丰死后说起。咸丰死前,指定了肃顺等八大臣辅政。咸丰死后,肃顺与慈禧发生权力之争。

当时有个名叫董元醇的御史,上了一道奏折,以皇帝年幼为由,恭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肃顺看到此奏折后,大发雷霆,但李鸿藻冒着得罪权臣的危险,明确表态支持董元醇,也就是支持慈禧。

后来,慈禧联合恭亲王奕䜣干掉了肃顺等人,取得了此次权争的胜利。李鸿藻因为在关键时刻支持慈禧,受到慈禧的重用,很快进入军机。李鸿藻的一切都是慈禧给的,所以他就像慈禧的一条狗,出卖了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死后,李鸿藻当然对于同治的遗诏闭口不提。慈禧独断专行,把自己的侄子兼外甥载湉立为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她自己则继续垂帘听政,把持朝政。

而作为遗诏的见证人,阿鲁特氏在同治死后的同一年,就被慈禧逼死了;而遗诏的另一个无辜相关者载澍,则在后来落了个永远圈禁的下场。

只有像狗一样忠诚的李鸿藻,一生官运亨通。

慈禧之辣手摧花,由此可见一斑。

本文作者:趣谈秘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